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垄上频道报道:打赢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阻击战!这场全国性会议在武汉召开

2023-03-14 17:09 垄上频道

外来入侵物种如何做到普查与评估相结合?实地踏查如何坐到全程全覆盖?今天(3月14日),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面上调查(南方片区)技术交流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打赢外来入侵物种阻击战贡献智慧。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愈发高频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种名叫“鳄雀鳝”的怪鱼让专业人员围捕了好几天;看起来明艳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有“生态杀手”的绰号;“个头比田螺大,产的卵是粉色的”,福寿螺在田间地头踪迹可寻…...事实上,外来物种入侵在我国也并非新问题。大多数时候,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并不显眼,它们静悄悄地给某些地区带去生态灾难。

(加拿大一枝黄花)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多数国家本土都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国家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至关重要,一旦缺位,将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和人民群众健康。“十四五”以来,党中央对外来物种管理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防治外来物种侵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指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鳄雀鳝)

“如此大规模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在全国乃至全球尚属首次。”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闫成表示,今年是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普查、防控与宣传三者需同步推进,普查工作要真实反映出外来入侵物种在本区域内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

“湖北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在全国走在前列。”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资源保护处处长黄宏坤表示。据了解,近年来,湖北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坚持“一种一策”,实施精准防治,探索出了一条防治结合、防用协同的“三新”外来物种治理之路。

所谓“三新”,即防治新机制、新方式、新路径。近年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其他职能部门,建立了农业农村部门主导、8个厅局共同参与、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合作工作机制。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期间,发动党员和群众20多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3万册(张),“武汉市民看到这种黄花请上报”的宣传发动工作,排名微博热搜第一名。建成全国第一个水花生天敌叶甲越冬繁育基地,水花生生物防治技术覆盖20多个县市,防治示范与推广面积达180万亩,已基本构建水花生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系统。坚持以用促控,变害为利,着力把外来入侵物种小龙虾做成大产业。2022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近900万亩,产量占全国4成,产量、产值、出口均居全国第一。

与会有关专家表示,科学认识外来物种之后,除了做到不随意丢弃或放生,普通公民还可以主动报告身边发现的外来物种,为外来物种治理提供线索。如果人人都能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随手消灭身边的外来入侵物种,就能真正筑立起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的“长城”,打赢这场外来物种入侵阻击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