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闻报道:聚焦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丨“双向奔赴”的鄂非农业合作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今天(9月4日)至9月6日在北京举行。湖北与非洲的友谊源远流长。1963年,湖北向阿尔及利亚派出中国首支援非医疗队,拉开了湖北同非洲国家交往合作的序幕。60年来,从单纯的对外援助拓展至承包工程、投资贸易等领域,一大批项目和工程,有力增进了非洲民众的福祉。今天,我们一起关注,“双向奔赴”的鄂非农业合作。
在湖北农发集团旗下的联丰海外办公室,一场跨越半个地球的视频会议正在进行。
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际项目部副经理曹日鑫 :“今年水稻预期有多少?”
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汪会平:“亩产1000斤左右,总产85万公斤。”
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副主任、莫方负责人Beatrize Cornelia:“不仅提供了农业技术支撑,而且提供了几十个工人的就业机会,薪资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时间回溯到2008年,湖北和莫桑比克的加扎省正式缔结友好关系,承建并运营了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还建成了“湖北—加扎友谊农场”……从那时起,湖北种子在非洲土壤上结出了硕果:水稻亩产从150公斤提升到500公斤,芝麻平均产量提高35%。这些优质芝麻进口到了中国,总量达600吨。
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马东旭:“在非洲的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维、安哥拉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农业对外援助合作。把国内优秀的种子、农药、化肥、农机设备运输到所在国家,通过贸易的方式把芝麻、腰果、棉花进口到国内,差不多每个月都能收到相关国家的邀请进行一些洽谈。”
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的背后,是非洲国家对湖北农业科技实力的认可。今年3月,塞拉利昂总统比奥到访湖北时,专门到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了解水稻研究成果。这里选育出的杂交稻粳两优202/181,是国内首个在非洲审定的两系杂交粳稻,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湖北方案。“多年生稻,不需要每年重复播种、插秧”,湖北专家郑兴飞当时的介绍让比奥印象深刻。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兴飞:“看到了我们水稻的展示情况以及产品,比奥用得最多的词是impressive。我们下一步结合非洲当地的光温气候资源,结合我们高效的育种技术,培育更高产更优质的杂交稻新品种。”
越来越多的鄂非农业合作交流正在展开。这个夏天,一群发展中国家学员,来到湖北参加绿色经济研修班,更绿色的农业发展模式长啥样,是他们重点学习的方向。
尼日利亚翁多州区域一体化和侨民关系部高级部长、省农业农村厅2024发展中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研修班学员约瑟夫·阿德博博耶·奥洛格贝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中国湖北做了很多的探索。我们此行也会参观践行‘两山理论’的村落,我回去之后会在当地传播此行所学,希望未来有更多交流合作可能。”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校长李峰:“我们一共完成了111期国家援外的培训任务,其中对非洲国家培训了1433人,占比48%。今年已经成功实施了包括棉花、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等一些培训班。以后将不断丰富和拓展我们的培训领域,涵盖绿色经济、数字农业,建成为人才供给和湖北援外的靓丽名片。”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彤 张项青 通讯员 杨可俊 姚诗悦 谢娅 杨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