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我省组织专家赴生产一线指导冬春抗旱防冻 浠水45万亩越冬油菜田管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1月21日,又是一个艳阳天。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村连片的油菜田,沐浴在阳光下。
省油菜办推广研究员陈爱武、黄冈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彭红兵、浠水县农业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马海清走进田里,蹲下身子,翻拨叶片,察看墒情苗情。“这片田种得好,长势不错,都是一类苗。”专家们忍不住点赞。“还没灌过水呢,就这么自然生长。”浠水县友隆农业机械合作社负责人缪小雄难掩喜悦。
两个月没下一场透雨,缪小雄的田块如何保墒保苗?
缪小雄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去年秋冬播种植油菜4000亩,“每一步都跟着专家种。”在农技人员指导下,他选用院士品种“中油杂501”,10月中旬适期播种、施足底肥,迈出丰收第一步——一播全苗。苗期气温高长得快,及时喷洒“多效唑”抑制旺长,让油菜向下生根,扎进土里,筑牢越冬“根”基。针对弱苗,喷施叶面肥,增厚叶片。“去年11月中下旬,下了一场及时雨,足足4个小时,油菜喝饱了水,丰收的苗架搭起来了。”缪小雄称,自己还买了喷灌泵、水袋等,有备无患。
“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不能画等号。”陈爱武解释,在发生气象干旱后,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农业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就不会形成农业干旱。
马路对面,另一块油菜田正在引水灌溉,汩汩的清水流进围沟,浸润田间。“慢慢放,千万莫淹到厢面。”马海清叮嘱田边放水的农户,耐心讲解补墒保苗技巧。马海清解释,油菜怕渍涝,容易烂根死苗,“补水”必须讲究技巧。缺墒严重的弱苗田块采取沟水渗厢的方式灌溉,水源不足的田块可采取喷灌方式,浇至土面湿润。
根据天气预报,寒潮即将到来。油菜虽是越冬作物,但也怕极低气温。
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匀速飞行,雾化后的药物均匀地洒在油菜植株上,仿佛给油菜穿上一件“罩衫”。“喷的是有机水溶肥、生长调节剂,让油菜更扛冻。”照着农技人员发放的“科技明白纸”,缪小雄启动新一轮的田管措施,为油菜御寒。
浠水是油菜大县,种植油菜45万亩。据当地农情调度,缺墒面积达26万亩,但影响较大、长势较差的田块只有2万亩旱地油菜。
“油菜的恢复能力很强,只要田管到位,还能长回来。”陈爱武介绍,目前我省已发布油菜冬春抗旱防冻工作提示,并组织专家团队奔赴部分主产区,指导落细落实灌水补墒、化学调控、追肥促长等技术措施,确保油菜安全越冬。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