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湖北日报报道:装满盛夏“菜篮子” 湖北高山蔬菜规模全国第一

2025-08-07 09:11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熊立水 杨小涵 龙炳洁

盛夏气温攀升,蔬菜供应进入传统“夏淡”期。

但在湖北武陵山区、秦巴山区,露地上一畦畦甘蓝、白菜长势喜人,拱棚内西红柿、辣椒鲜嫩可口……眼下,“反季节”的高山蔬菜正是旺季。

远离工业污染、拥抱绿水青山的高山蔬菜,是湖北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24年,我省高山蔬菜播种面积230万亩、产量410万吨,规模全国第一,有效保障了全国大中城市的夏秋季需求。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湖北高山蔬菜有何“高”招?

跳出“老三样”,科技果实缀满菜园

高山蔬菜的“高”品质,始于一棵健康壮实的种苗。

7月,走进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智能育苗工厂,一张张育苗床整齐排列。苗床上铺满方格穴盘,一株株蔬菜苗从方格里钻出,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育苗工厂负责人曾科云展示了穴盘育苗的流程:智能播种机将一粒粒甘蓝种子精准植入穴盘,随后整齐码放到推车上、送入恒温催芽室。“经过3-5天的精心催芽,种子发芽后,再放到大棚内的育苗床上,使其成苗。”

长阳火烧坪,被誉为“高山蔬菜第一乡”。过去,传统农户分散育苗常面临出苗率低、苗弱易病、整齐度差等难题,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道门槛。如今,智能育苗为高山蔬菜筑起第一道“科技堡垒”,出苗率达到90%以上,移栽成活率达到98%。

从2006年起,湖北省农科院在长阳设立高山蔬菜实验基地和国内首个高山蔬菜试验站,省农业科技“515”行动邱正明首席带领团队常年深耕基地,选育引进抗病丰产新品种,楚玉、楚脆白萝卜,高山红、宝御红菜苔等一系列新品种喜获丰收。高山蔬菜品类跳出萝卜、白菜、包菜“老三样”,共筛选出适合高山栽培的35个品类,种植模式也由一茬变多茬、连作变轮作。

专家团队集成优良抗病品种、漂浮育苗、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顶部棚膜覆盖、四周防虫网隔离等技术,在长阳、利川等产区试验示范,形成“高山番茄避雨栽培”技术体系,在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海拔1000-1600米地区广泛应用。经实践检验,“高山番茄避雨栽培”减轻病害发生,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番茄产量和商品性,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长阳火烧坪镇黍子岭村村民汪方军正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十几亩的菜地,全换成高山番茄避雨大棚,去年西红柿亩产增长20%,价格优势明显,每亩多赚5000元。”

菜还在地里,销路已经到港澳

7月29日,鹤峰县太平镇奇峰关村,连片的番茄、长豆、甜玉米与毛豆等蔬菜长势正盛。清晨,趁天气凉爽,村民在地里忙碌,手指翻飞间,翠绿的毛豆荚簌簌落入竹筐。

“抢的就是这股山间凉气,豆子鲜度最好。”毛豆种植基地负责人刘科年说。

数小时后,带着泥土清香的毛豆送到山下的鹤峰经济开发区,一条崭新的毛豆净菜加工生产线正轰鸣运转:新鲜毛豆经过预冷处理、精细分拣、真空锁鲜等工序后,保鲜期延长到7天。

今年5月,该县太平镇奇峰关村、中营镇黍子坪村1400亩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喜获港澳市场“通行证”,硒菜薹、西兰花等15个蔬菜品种通过海关审核。为适配港澳市场需求,基地所属的鹤峰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推出净菜小包装,年产能预计达5600余吨。

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有一套严苛的全流程管控:从土壤水质检测到种植档案追溯,从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采收标准控制,“土壤改良+种苗优选+有机施肥+智能监测”体系贯穿始终,确保每棵蔬菜“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目前,燕子镇荞云村、大五里坪村和中营镇岩屋冲村等供港澳蔬菜基地正在申报。

武陵山腹地的鹤峰县,平均海拔1147米,森林覆盖率达80.8%,“立体气候+富硒资源”的组合使其成为高山蔬菜的天然宝库。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该县构建起“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2024年,全县蔬菜总产量达24.82万吨,产值5.3亿元,增幅高达29.3%。

鹤峰县高山蔬菜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农户嵌入产业链。中营镇39家合作社带动600余户农户发展蔬菜1万亩,实现户均收入8.7万元。

“我们这儿海拔1700多米,种出来的蔬菜比别的地方都要甜。”中营镇黍子坪村菜农吴金林听闻自己种的菜卖到港澳,高兴坏了。

全链融合,“出山”路越走越宽广

8月1日中午1点半,一架大棕熊Kodiak 100型飞机平稳地降落鄂州花湖机场。飞机上,载着来自十堰的高山蔬菜。

十堰-鄂州,湖北首条短途货运航线,单程飞行时间约2小时,可搭载1.2吨货物。当晚,这批新鲜的高山蔬菜便端上武汉市民的餐桌。

近年来,我省以特色优势区创建、绿色高效示范、产业链建设等为抓手,培育主体、支持创新、拓展融合、打造品牌,不断提升高山蔬菜产业化水平,不断拓宽高山蔬菜“出山路”。目前,全省200亩规模以上达1200余家,种植、经营、清洗、加工、储运等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晰,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五峰县在特色蔬菜大面积种植基础上,不断开发以香葱、欧芹为核心品种的鲜切菜、真空冻干菜、脱水菜及魔芋精粉、魔芋系列仿生食品等,远销欧盟、日韩及港澳地区。

兴山、利川等主产区充分利用天然冷凉气候、生态绿色资源,发展避暑旅游、休闲采摘,实现“菜园变花园,基地成景区”。利川打响“生态牌”,绿色食品蔬菜基地面积达40万亩,占常年性蔬菜面积的86.9%,“利川山药”“利川莼菜”等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保护。

“长阳山蔬”是湖北高山蔬菜的“代表作”之一。2023年9月,长阳县与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达成供应链合作,通过品牌化、精细化、数字化运营,全县百余家蔬菜合作社加入品牌授权,“长阳山蔬”快速渗透至“长三角”地区。

不久前,“长阳山蔬”打造升级版,建设全国首个以西红柿命名的特色产业小镇——吉诺比利小镇。吉诺比利西红柿是武汉楚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精心研发的新一代果蔬两用品种,深受供需两端青睐。该小镇将通过标准化种植、规模化扩张和全链条品控,打造全国知名的吉诺比利西红柿供应基地,探索建立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跨越,湖北高山蔬菜不惧山高水长,“出山路”越走越宽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