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新闻报道:辣得够味酸甜得当!湖北“菜篮子”充盈高品质蔬菜
如何因地制宜培育蔬菜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湖北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8月24日,2025年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品质蔬菜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恩施州利川市举行。会议集中展示了一批高品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与新模式,为全省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湖北省蔬菜办、湖北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部分专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专家,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部分企业代表,以及利川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共同参会。与会人员先后前往利川市南坪乡双水村的科技示范基地,以及柏杨镇雷家坪村观摩点,实地考察高品质辣椒、番茄的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模式,并详细观摩了辣椒采后处理及仓储运输全流程。
在南坪乡双水村示范基地,60亩的试验田内汇聚了来自全国24家科研院所的297份蔬菜新品种、新组合,涵盖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发成果。其中,辣椒品种276份、番茄品种21份,另有青花薹、青花菜、松花菜、甘蓝、萝卜、大白菜等其他品类蔬菜24份。
基地不仅是新品种的 “展示窗口”,更是新技术的 “试验平台”——降解地膜覆盖栽培、番茄与辣椒避雨栽培、辣椒玉米高效套种、水肥药一体化栽培等技术在此集中示范。数据显示,通过技术应用,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降低30%,化肥利用率提高5%,每亩平均实现节本提质增效1000元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基地重点推广的由武汉楚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吉诺比利、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选育的中杂315、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倍味美等21个高品质番茄新品种,配套避雨栽培技术成效显著。依托高山番茄漂浮育苗、生物防控、轮作倒茬、水肥药一体化等轻简高效绿色栽培技术,番茄病害发生率降低约40%,农药与化肥利用率提升15%左右,生产投入及用工成本减少20%。同时,番茄外观品质显著改善,裂果率降低,采收期延长,商品产量增加30%以上,每亩平均效益提升超3000 元。
湖北是蔬菜种植大省,2024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2070万亩,总产量突破4624万吨,总产值超1600亿元;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240万亩,产量500万吨以上,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内市场夏秋蔬菜供应的“稳压器”,已成为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从2012年起,湖北分四轮推进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湖北省进一步聚焦市场需求,将消费量大、营养价值与商品价值双高的辣椒、番茄、青花菜列为高品质蔬菜重点发展品类。为加速技术转化与推广,同年由湖北省农科院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以及武汉、咸宁、荆州等地科研单位与育种企业,共同组建湖北省高品质蔬菜产业体系,围绕三大重点品类的新品种选育、栽培关键技术突破等核心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为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针对鄂西高山地区露地蔬菜生产中面临的标准化程度低、连作障碍突出、品种更新滞后、劳动力短缺且成本上升等痛点,湖北省农科院蔬菜团队已在南坪乡等地持续深耕20余年,年均展示蔬菜品种200余个,成功筛选出鄂玉兰椒(鲜食薄皮椒)、鄂椒帅亮(加工剁椒)、鄂干椒101和吉诺比利等一批适配高山地区种植的优质辣椒、番茄品种。这些品种的推广不仅延长了湖北辣椒的市场供应期,更吸引了恩施州及周边地区的蔬菜种植企业、合作社与种植大户纷纷前往基地咨询、引种,充分发挥了科研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已累计斩获50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扎根田间地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与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湖北垄上频道记者:杨晗
通讯员:陈卫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