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湖北学者攻克全球育种技术瓶颈 研究成果登国际顶刊《Cell》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玉麟、通讯员黄裕钊、刘怀元)9月3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盼副教授团队联合研究成果,成功突破全球育种领域数十年技术瓶颈,为高效育种提供全新路径。相关论文以“Reprogramming of microspore fate via BBM-BAR1 for highly efficient in vivo haploid induction”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在线发表。
自20世纪60年代起,育种学家便探索通过体外特殊处理,让植物未成熟花粉“改道”发育——从原本的生殖细胞转向胚胎方向,以此快速获得单倍体植株。这一技术虽已在油菜、烟草、小麦等常见作物中应用,但效率偏低、对作物品种依赖性强、核心分子机制长期不明确等问题,始终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的“卡脖子”难题。
此次罗盼团队的研究,不仅首次揭示了小孢子命运重编程的关键分子机制,更创新建立起无需胁迫处理、可在植物体内直接高效诱导单倍体的新技术。这一突破精准破解了传统技术的痛点,为研发“高效率、低品种依赖、可跨物种”的单倍体育种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在解析细胞命运调控机制和推动单倍体育种技术革新领域,均实现重要跨越,未来在现代作物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中应用前景广阔。
据悉,该论文由湖北大学罗盼副教授与武汉大学赴贵州师范大学帮扶团孙蒙祥教授共同担任通讯作者,湖北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史册为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子赋、钟意诚,湖北大学教师汤行春、黄岚杰及该校硕士研究生乔滢、张来、杨凡、李思源、李露露等共同参与研究。
湖北大学此次在《Cell》上的发文是其第二次在这一顶级期刊发表成果,之前已实现CNS顶刊全覆盖,特别是在《Nature》上也有多次重要发表。这一系列成就不仅提升了湖北大学的国际声誉,也为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湖北大学正朝着“双一流”目标不断迈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