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在泉州洛江区举办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改革培训班 赋能二轮延包工作落地
受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委托,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于8月26日至2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成功举办2025年度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改革培训班。本次培训班主要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改革相关工作,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签及业务流程、土地承包数据互联互通三大关键方向展开,旨在提升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为全国范围内平稳有序推进二轮延包工作夯实基础。各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干部以及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8月27日上午,培训班正式开班。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代表首先致辞,介绍了福建省在二轮延包工作中的整体推进情况;随后,福建、山西、江苏、四川、甘肃五省农业农村部门代表作典型发言,分享了各省在二轮延包试点工作中的特色做法与实践成效。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领导结合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形势,作主题报告,明确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二轮延包工作的重点任务、政策要求,为参训学员指明了工作方向。
当日下午,培训班组织参训学员开展现场观摩学习,先后走进洛江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洛江区新告村及永安村教学点,实地感受洛江区在二轮延包工作中的数字化创新与基层实践经验。
在洛江城市大脑指挥中心,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鱼鳞图公司”)董事长李剑波先生,围绕“洛江延包八步工作法中的数字赋能创新”作专题汇报。鱼鳞图公司依托“洛江区城市数据管理大脑”的基础算力与数据整合能力,深度集成国家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签平台,打造了全流程电子化延包工作平台。该平台通过三大核心功能助力延包高效推进:一是搭建“延包试点驾驶舱”,实时汇聚试点进度、地块核查、合同签订等数据,为领导决策与工作调度提供可视化支撑;二是打通数据壁垒,利用前期土地确权数据自动生成农户承包地摸底表,结合“一张图”技术精准核查地块边界,同步排除征地红线范围内地块,避免权属争议;三是强化风险防控与档案管理,通过“刷脸认证”确保合同网签真实性,杜绝代签问题,同时建立“一户一档”电子化档案库,实现承包信息全程可追溯。此外,平台还同步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土地用途分区数据,为后续农经管理、产业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图为鱼鳞图公司董事长李剑波先生对洛江区二轮延包的数字赋能进行汇报
在新告村、永安村教学点,参训学员深入了解了洛江区在二轮延包试点落地中的基层工作机制。洛江区在延包工作中将“八步工作法”进一步细化为“五阶段、十五项”标准化流程,创新推出“一站式”集中签约模式,并通过“福建省农村经营管理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洛江区城市数据管理大脑”与鱼鳞图调查软件、建库软件的深度协同,实现了全流程、一站式、全电子、五级互联、一户一档的延包试点目标,成功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二轮延包“洛江样板”。鱼鳞图公司董事长李剑波、副总经理凌敏还在现场与参训学员互动交流,详细解答了数字化工具在基层落地中的实操问题,分享了技术赋能延包工作的经验。
图为鱼鳞图公司董事长李剑波先生和副总经理凌敏先生在现场为参训人员进行讲解和经验分享
试点经验分享+分组交流:破解延包工作共性难题
8月28日上午,培训班聚焦二轮延包试点经验推广,邀请福建省洛江区、安徽省淮南市、河北省魏县、浙江省建德市等4个延包试点县(区)代表作经验交流。4个试点地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当地在延包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实践成效及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为其他省份推进延包工作提供了参考。
随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围绕“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和农村土地承包数据互联互通”,开展专题培训与实操演示。培训内容涵盖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省级数据与国家平台的对接标准、数据安全管理规范等,通过案例讲解与现场操作,帮助参训学员掌握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方法,提升土地承包数据管理与应用能力。
技术支撑显成效:鱼鳞图助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全国各省(区、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业务能力,更通过典型经验分享与现场观摩,推广了以“洛江样板”为代表的延包工作创新模式,为全国平稳有序推进二轮延包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洛江区是福建全省唯一整区推进的二轮延包工作国家级试点区县,而鱼鳞图公司作为洛江区试点工作的中标技术支撑单位,深度参与了中央及地方二轮延包工作相关规程规范的制定和数据处理、软件、互联互通等重要工作。自2020年延包工作启动以来,鱼鳞图已在四川、安徽、广西、福建、重庆、湖南、河北、青海等多个省份率先参与各级别试点工作,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和定制化服务,有效支撑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向未来,鱼鳞图仍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通过专业的服务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为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改革、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鱼鳞图”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