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洪湖农业人:以“勤奋和努力”,换取“丰收的喜悦”
2022年洪湖市再生稻亩产粮食全面实现“吨粮田”目标,2023年再生稻头季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亩产300多公斤,洪湖市粮油增产、丰收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低调务实的群体在为此默默付出。
感恩“种田人”,为“丰收”描摹底色
80后“新农人”高素质农民-袁明
袁明,80后退役军人变身“新农人”,洪湖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优秀学员,2022年成立洪湖市宇晟种植专业合作社,2006年退伍后外出打工,每年回家过春节看到守在村里种田的都是70多岁的老人,很多地都种不动了,村干部动员他回来种地。回乡后从一台手扶拖拉机开始,把打工的积蓄用来购买无人植保机,大型旋耕机,履带耕整机,服务乡邻。村里的撂荒、零碎地,别人不愿种的地,他不怕亏本都接到手里种。经过几年在土地上的摸爬滚打,成了附近的种田能手,附近村镇干部有土地要流转的都找到他承包。
今年承包周边村镇土地面积有760亩,300亩小麦收获23万斤,200亩中稻收获32万斤,刚收获的260亩大豆亩产达640斤。下一步马上种油菜,准备引进油菜毯状移栽机。2023年,植保机,旋耕机等农机装备服务周边乡镇农田上万亩。通过近两年的几百亩大面积种植,学经验,练胆量,特别是参加市里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到了更多的先进种植技术,视野更宽广了,也深刻了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今后要种更多的地,打更多的粮。
2022-2023年度“湖北省十佳农民”-陈友雄
陈友雄,新晋“湖北省十佳农民”,全国小龙虾养殖工匠、湖北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洪湖市雄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稻渔综合种养。流转土地面积3000余亩,发展工厂化育秧大棚50个,虾稻种养2000余亩。
践行双水双绿发展理念不动摇。一块田既养虾又种稻的轮作模式,不仅养虾经济效益好,还能保障粮食安全,无论当时虾价多高,每到插秧季节雄丰合作社大田都种满优质虾稻。
践行共同发展理念不动摇。不仅让社员分享农业产业增值效益,还毫无保留将虾稻种养新技术,新模式传授给全市种养大户,为全市高素质农民现场教学,答疑解惑。
感恩“农技人”,为“丰收”提高成色
郑普兵,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获得者,农业农村部全国净作夏大豆竞赛“豆明星”,带领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建立洪湖市沙口再生稻高产示范区,洪湖市乌林再生稻科技示范区。
十年前,洪湖市再生稻两季亩产量不到500公斤,再生季产量只有100公斤左右,10余年后的今天,再生季这一数字已实现翻4番,2022年洪湖再生稻再生季达456公斤,洪湖市再生稻两季总产全面实现“吨粮田”目标。这背后不仅有农民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广大农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以洪湖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郑普兵为代表的洪湖“田秀才”“土专家”,扎根田间、无私忘我,解决了再生稻品种选用,再生稻工厂化育秧、田间管理、全程机械化生产等一道道应用难题,2022年洪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农业农村部“农民渔业丰收奖”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一等奖。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