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广水 培育特定品种,有效解决采摘期和货架期短等痛点——

[随州]小蓝莓成就大产业

2024-06-14 09:31 湖北日报

6月3日,广水市关庙镇三合村蓝莓种植基地,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穿梭其间,手指上下翻飞,娴熟地采摘着“金果果”。

“摘下的果子要先进冷库包装,然后再统一运到批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基地负责人张永刚说。

“田秀才”遇“宝地”

千亩蓝莓有了家

张永刚从事蓝莓种植10余年,是名副其实的“田秀才”。2022年,张永刚拟另建基地,扩大蓝莓种植规模。

下湖南、走安徽、赴浙江……张永刚先后前往全国6个省市考察,着力寻找市场缺口和合适种植区域。一圈下来,张永刚发现蓝莓种植痛点是销售,弱点是采摘期、货架期短。同年4月,广水市关庙镇镇村干部前往淅河镇学习蓝莓种植,热情邀请基地负责人张永刚来镇考察。张永刚围着关庙镇来来回回跑了几趟,最终发现了一块“宝地”——三合村。

三合村三面环山,全村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优良,有着得天独厚的蓝莓种植条件。“最关键的,是销售市场广阔。”张永刚介绍,5月初,南方蓝莓罢市;6月中旬,北方蓝莓上市。“三合村地处南北分界线,培育特定品种,正赶上市场空窗期,且种出的果实果粉厚、货架期长,能有效解决蓝莓种植痛点、弱点。”

说干就干,在三合村“两委”的帮助下,张永刚一周内成功流转300多亩山地,不到3个月时间完成平地、起垄、水利设施建设,种下近4万株蓝莓种苗。

科技“护航”

“土疙瘩”结出“金果果”

“吃”专用基质,“喝”智能滴灌水,三合村蓝莓种植基地科技范十足。

张永刚介绍,基地在坡地上起垄,不怕淹涝,便于充分吸收阳光和后期采摘管理。同时采用基质栽培技术,拖来东北黑土、本地黄土、羊粪、蚯蚓粪、花生壳和珍珠岩,进行充分搅拌后,将种苗放在标准模具中种植。

基地修堰塘、建蓄水池、购置全套自动化设备,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净化过的水体,再与调配好比例的肥料搅拌混合,通过主管打到田间各管道,使水肥能精确到每一株苗的用量上,设备还能在手机上实现远程操控。

“基地采用机械化选果、装盒,是省内首家采用自动化6盒联装的公司。”张永刚介绍,机器装果不会损伤果子硬度,选果率上升、损耗率下降,同时减少了80%的人工成本。

“今年是基地首次挂果,预计能产2万多斤蓝莓,收益达八九十万元。”张永刚说。

产业兴旺,村民也走上了致富路。孙国华是基地的技术工,负责水电维修、设备管护等工作,一月工资3500元。“活儿不累,还能照顾到家里。”孙国华高兴地说。

“近期正值采摘高峰期,每天都有一两百名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天都能挣100来块。”三合村党支部书记孙成斌说,基地已带动村民务工8000余人次,支出劳务工资40万元。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广水频道 作者 刘冬 程淇 高晓涵)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