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潜江 “蛭”同“稻”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6-21 10:29                   分享到: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农华 见习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刘琼艳

稻在水中长,蛭绕稻间游。

潜江市王场镇关户村稻蛭共作基地,2024年稻蛭共作投苗如期举行。

“今年我们推广稻蛭共作面积100亩,预计增加水稻产量7万公斤,收入约500万元。”潜江市水蛭产销协会会长邹开封表示,明年协会还将继续推广稻蛭共作,可为潜江市新增水稻产量300万公斤。

关户村是潜江市稻蛭共作基地的发源地。去年6月,该村水蛭养殖户大胆尝试,在1.5亩虾稻田里投入4.2万尾水蛭苗,当年10月底,收获鲜活水蛭350余公斤,亩产超过6万元。

“我们通过仿生态养殖模式,不施肥不用药,让水稻、水蛭共生,实现下层养水蛭、上层种水稻。”养殖户彭轩解释,水稻可在炎热的夏天为水蛭提供舒适、阴凉的生长环境,水蛭的排泄物则可为水稻提供养分,形成了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2011年以来,潜江市探索从池塘养殖创新到网箱养殖,解决了水蛭养殖病害控制、水质控制、苗种繁育等养殖瓶颈。如今,从网箱养殖到如今的稻蛭共作模式,更是既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为水蛭养殖非粮化找到了新路径,可以助力农民持续增收。目前,潜江市共有水蛭养殖面积约6000亩,养殖产量约3600吨,总产值约10.6亿元,水蛭养殖规模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