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鄂州]渔民乐享新生活江豚起舞碧波间

——我市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掠影

2025-04-22 21:39 鄂州日报

“快看,是江豚!”4月15日,在华容区三江港水域,原本平静的江面突然泛起灵动波澜,数只江豚欢快跃出,灵动的身姿引得惊叹声此起彼伏。这一幕,正是鄂州长江禁捕工作成效的鲜活见证。

时光回溯至2020年7月,鄂州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圆满完成了1356艘渔船的拆解回收以及2910名渔民的退捕安置任务,在长江生态保护工作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第五年。近年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在退捕渔民安置保障、非法捕捞智慧监管、水生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幅和谐灵动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渔民“上岸”,乐享幸福生活

晨光熹微之际,张学军如往常一般,踏上了鄂城江段巡查之路。他仔细记录着水域的动态变化,并实时将巡护影像上传至渔政监管平台,以供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54岁的张学军曾经是捕鱼能手,在响应政策号召收网“上岸”后,他凭借熟悉水情、渔情的优势,成功转型成为一名护渔员。

禁渔政策推行初期,如何确保2910名渔民在“上岸”之后能稳得住、能致富,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分类施策,通过多种渠道为渔民排忧解难:积极就近推介岗位、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兜底保障民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渔民顺利实现转型,转产就业率达100%。5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培训补贴9.38万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813万元,开展技能培训惠及426人,为渔民的转型之路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社会保障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出台退捕渔民社保补贴政策,安排专项补贴资金1.1亿元,将符合参保条件的2853名渔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让渔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有近1000名渔民开始领取养老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与此同时,积极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做法,持续对退捕渔民的生产生活、就业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渔民的需求和困难,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服务。

如今,这些“上岸”的渔民都已端稳了“新饭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梁子湖区刘正兵积极发展生态种养、水产加工和休闲垂钓等多元化产业,年收入超过40万元;华容区熊志敏流转300亩荒山种桃树,创办兴达生态农庄,生意蒸蒸日上……他们的成功转型和致富故事,成为鄂州退捕渔民安置工作的最好见证。

智慧渔政,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

在鄂州长江禁渔联动指挥中心内,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屏幕上实时显示重点水域监控影像。随着操作员指尖轻点,江面涟漪、岸畔动态尽收眼底。

“这是我们投入近500万元资金打造的禁渔‘天网工程’,系统深度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感知等前沿技术,具备精准预警推送、3公里内智能识别、热成像监测及违法违规行为自动录制等功能,实现了对长江鄂州段水域的全天候监管。”市禁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鄂州禁捕区域覆盖87公里长江干流以及梁子湖、花马湖等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范围广、管理对象多,禁渔任务艰巨繁重。在此背景下,“天网工程”应运而生,成为禁渔工作的得力助手。

“借助智能监控系统,我们能够迅速发现线索、实时定位目标,使执法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变为‘智能预判’,执法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市渔政大队队长朱劲松说,今年1月,系统敏锐捕捉到夜间异常信号,执法人员迅速响应、雷霆出击,当场抓获涉嫌非法捕捞人员1名,并收缴非法渔获物10余公斤。

为彻底消除禁捕监管盲区,鄂州还积极与武汉、黄冈、黄石等地建立跨界水域协同巡查机制,并联合长航公安、海事部门定期开展清江行动,共同构筑起“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管网络。

我市依托智慧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了21名“江段长”、95名“岸线长”的网格化管理责任,71名护渔员日夜坚守、巡查不懈。

据统计,2024年,全市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72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1起,案件数量较2023年下降了27%,非法捕捞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复苏,喜看江豚撒欢

“以往难得一见的江豚,如今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最多时竟有7头江豚一同畅游、嬉戏。”生态摄影爱好者肖先生满心欢喜地展示着他精心捕捉的珍贵画面:江豚母子时而相互依偎、尽情嬉戏,时而欢快跃出水面,溅起晶莹水花,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

禁渔政策的落地实施,让长江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鱼类种群数量持续恢复、食物资源日益丰富,为江豚提供了充足且美味的饵料,让它们得以在这片水域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监测显示,2024年长江鄂州段的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清澈的江水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流淌。

在严格落实政策的基础上,我市同步推进增殖放流工作。5年来,累计投放鱼苗3500万尾,这些活泼的小生命直接补充了水生生物种群,为流域生态修复按下了“加速键”。

“江豚,堪称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它们的回归,无疑是禁渔工作成效的最有力证明。”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十年禁渔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任务。我们要以江豚的回归为崭新的起点,推动禁渔工作从‘治标’向‘治本’不断深化,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