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恩施州]恩施观察| 1000余名新农人成为“土专家”“田秀才”

2025-08-27 11:29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通讯员 方誉曼 邹云梦

  8月14日,位于建始县业州镇乐家坝村的武陵山特色园艺作物良种繁育中心(简称:良种繁育中心)格外热闹,脆李压枝、葡萄垂串,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中心负责人李登朝正俯身查看甜柿新品种“太秋”的生长态势。

  “所有的新品种、新技术,都在这里先行先试,成功之后再向全县推广种植。”李登朝介绍,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下称“华农”)与建始县共建武陵山特色园艺作物良种繁育中心,旨在收集引进适合恩施州乃至武陵山区的果、菜、花、茶等园艺作物,开展试验示范,同时培育一批扎根农业农村的科技人才。

  罗正荣教授所在团队是华农派驻建始服务的42支团队之一。每年,他都会深入建始县域的甜柿种植基地,手把手向柿农传授修剪、疏果、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艺。

  “无论遇到任何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们随叫随到。”甜柿大户张胜华表示,在专家的帮助下,进入丰产期的甜柿优果率提升到60%以上,亩均效益超过5000元。

  “我先跟着专家系统学习技术,把要点消化吸收后,再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讲给他们听。” 作为华农毕业生,李登朝既是技术的学习者,也是传递者。仅围绕甜柿栽培,中心在去年一年就组织了14场专题培训,累计覆盖果农超1500人次。

  如今,良种繁育中心不仅成了华农先进农业技术落地建始的进口港,更成了建始县农技成果向外辐射、农技人才培育输出的枢纽站,培育出李才国、刘开坤、潘贤成等1000余名新农人,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土专家”“田秀才”队伍。

  校地合作的深度,远不止于“扶技”。建始县康泰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邵永清的转型之路,便是这场协作的生动缩影。

  龙坪乡黄金淌村平均海拔1500多米,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2021年,邵永清返乡,依托父亲邵远树五十多年的种药经验,信心满满地扎进田间。然而,现实很快泼来冷水:种植品种繁杂、单个品种不成规模,效益始终在低位徘徊。

  “原本想靠多样化种植抵御市场风险,结果变成了‘样样通、样样松’,啥都没做好。”邵永清表示,更让他受挫的是,自家种植的黄芪个头大、外观靓,本以为在市场上能卖高价,送检时却因药效不达标被判定为伪劣产品。

  转机出现在2023年,邵永清走进华农,参加为期两个月的中药材产业专题培训班。

  课堂上,华农教授们的点拨直击要害:“必须聚焦道地药材,立足本地生态优势,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学成归来,邵永清迅速调整发展方向:一方面集中力量培育湖北贝母、黄精、厚朴等适配龙坪乡气候土壤的道地药材,另一方面严格遵循华农教授指导的标准流程,从选种、施肥、田间管护到采收的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操作,药材品质随之大幅提升。

  如今,他的公司已建成2000亩标准化药材基地,配套了中药材鲜加工厂房,年产值稳定在3000万元,还成为北京同仁堂、武汉康乐制药等多家药企的道地药材供应商。

  今年,华农教授再次为邵永清支招,建议他依托当地优质生态与道地药材资源,探索“中药材 + 康养”的融合发展路径。“在基地里打造体验区,让游客亲身体验采药、制药的乐趣,再尝尝用自家药材做的药膳美食。”邵永清表示。

  从单一技术辐射到全产业链蝶变,依托优质教学与培训资源,华农建成特色产业试验示范培训基地34个,已累计为建始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2万人次,成为建始产业升级的主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