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段店3200亩“望天田”变身记

发布时间:2025-09-09 08:45                   分享到:

“以前地里的路窄,大型收割机进不来,灌溉渠也年久失修,天旱的时候浇地得排队,遇上雨天又怕涝。现在要建高标准农田,以后种地肯定越来越省心!”站在武圣村即将改造的农田旁,村民王建国望着连片的耕地,眼里满是期待。

近日,华容区段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计划在武圣村、百席村、孙彭村三地打造3200亩“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良田,为当地农业现代化按下“加速键”。

 破瓶颈 

解农忧 补短板 啃下 “老农田”改造硬骨头

“咱们三个村的耕地连在一起,但多年来基础设施跟不上,成了制约粮食增产的‘绊脚石’。”段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汪兆双指着项目规划图介绍,武圣、百席、孙彭三村耕地资源集中,但部分农田存在灌溉设施老化、田间道路狭窄、抗灾能力弱等问题。

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瞄准这些 “痛点”精准发力。项目将重点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四大工程:不仅要把零散地块整合连片,修建宽3-4米的田间主干道和生产路,还将新建和修缮灌溉渠道、机井等设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以前浇一亩地得大半天,改造后用节水灌溉设备,半小时就能浇完,还能省不少水”百席村种粮大户彭传洲算了一笔账,基础设施升级后,家里50亩小麦的管理成本能降低近20%,“再也不用为浇地、运粮犯愁了。”

 谋长远 

守底线 提效益 打造 “可持续”农业样板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只是修几条路、挖几条渠,更要守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底线,实现生态、经济双效益。”段店镇党委副书记万兴兵强调,项目全程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施工中会同步开展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同时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预计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提升30%以上。

为让农田 “既高产又可持续”,该项目还将配套建设农田防护网和生态沟渠,在沟渠两侧种植护岸植物,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为鸟类、昆虫提供栖息地。“我们要让农田不仅是‘粮仓’,也是‘生态屏障’。”万兴兵说,项目建成后,3200亩农田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水相连”的生态农业样板,为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打下基础——后续还计划引入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让种地更“聪明”。

促振兴 

强产业 富农民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高标准农田建好了,不仅能稳粮食,还能带动我们增收致富!”孙彭村村民李和平笑着说,他已经和村里的合作社约定,项目建成后把自家3亩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搞规模化种植,我们既能拿土地租金,还能在地里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

目前,段店镇正积极探索 “高标准农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模式,目前已与5家农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达成合作意向,项目建成后将由这些主体承接规模化种植,推广优质小麦、玉米品种,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生产。“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能让粮食溢价10%-15%。”承接项目的华容区知禾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叶艳枝介绍,合作社还计划发展 “粮食+”产业,在农田周边种植果蔬、发展观光农业,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

如今,在段店镇的田间地头,大型机械已开始土地平整作业,一条条灌溉渠初现雏形。“项目预计明年年初完工,春耕就能发挥效益。”段店镇镇长吕亚辉说,3200亩高标准农田不仅能让粮食产能提升10%以上,还将成为推动全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让更多农田变‘良田’,让更多农民享红利,真正擘画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田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