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联合引领 强化合作社产销对接
金秋时节,荆楚大地橙黄橘绿挂满枝头,走进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邓冲村,湖光田园,果香四溢,风景正好。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在此开展“寻荆楚美味 品鱼米之香”活动,全省近百名合作社代表抱团研讨。荆门大金龙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子越分享时说:“大家看到了,虽然我们合作社探索的是‘坡顶养猪、坡上种果、坡下养鱼’等生态循环种养,但生产出来的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仍集中于外地批发商收购,迫切需要打响品牌,提升附加值。”
既要“种得好、养得好”,又要“卖得俏、卖得远”从鄂西北的山珍、鄂东南的楚药,再到江汉平原的大米、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每一份食材背后,都是湖北“鱼米之乡”的鲜活展示。今年以来,湖北已在武汉、咸宁、荆门、鄂州、襄阳、十堰市等地举办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活动,通过“月月有活动、场场有主题”,以技术交流、产品展示、产销洽谈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湖北优质农产品资源,推动合作社提质增效,强化产销对接。
“通过打造‘湖北好食材’这一合作社农产品统一品牌形象,鼓励各地合作社发展地域特色品牌,形成联动效应,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章龙看来,“希望农合联的会员都能当好各个地区的领头雁,致富一方,引领一方,为湖北‘三农’发展添砖加瓦,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今年是湖北农合联引导会员开展“三提升”年,即产品品牌提升:从无品牌、无包装向规范化、品牌化转变,积极融入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叫响合作社的品牌;企业形象提升:创建科技小院、田间学校、电商直播基地,争创龙头、高新、专精特新企业,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个人素质提升:注重人才培养,努力培育劳模、奖章获得者及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人才,提升合作社带头人与成员的综合素养。
“‘三提升’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讲好产品故事,塑造品牌价值。”天门市圆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赛杰说,“过去我们的优质产品‘藏在深闺无人知’,现在有了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
“这一年来,我们不仅在个人能力上得到提升,更通过产销对接活动搭建的资源网络,解决了多个瓶颈问题,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向产销一体化的转型。”武汉市志同稻合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淑萍说。
单个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通过农合联等平台,可以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多家合作社在活动期间达成了联合发展的合作意向,计划在种植技术、质量标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协作。
10月29日,借助“荆楚农广 寻美湖北”农村电商直播大赛决赛在荆门举行这个契机,湖北省合作社积极参与观摩,为农产品入汉、入沪、入京、出海练兵备战。荆门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培训和实战比拼,能让更多农民合作社掌握数字化技能,使助农流量真正聚焦荆门,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
近年来,湖北组织各类产销对接活动,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帮助农民合作社调整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方向,实现了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与技术交流,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入短视频宣传、社区、超市、展会、景区等活动,拓展销路。积极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助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作者:金国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