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婆“上课”
我的老婆王血红,人称“王老师”。和她一起出门,总遇人在夸她,说她课讲得好。我和她同学十年(知青班中专4年大专3年本科4年),同事二十余年,她那碟子酱,我还不明白?
话是这么说,在家常听她给孩子“上课”,给“外人”“上课”倒还真没听过。
元月8日这天,老婆应邀到枝江讲课。夜半就听到窗上噼噼啪啪,早晨更是雨雪交加。“这次你送我去吧?”望着窗外还是黑漆漆的一片,我只好起床了。
夜色朦胧中,我们沿着254省道,穿过枝城长江大桥,在风雪之中朝枝江市顾家店镇同济垸村挺进,七点四十抵达目的,那时天才大亮。
这里正在举办枝江市农广校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蔬菜培训班,老婆“王老师”即将上“休闲农业”课。二楼教室里挤满了60多人,外面天气很冷,但学员热情很高。面对一个个农业老板和蔬菜种植大户,“小小光棍靠墙站,红娘女子来打伴,虽然不是两夫妻,亲嘴亲了千千万!”只见老婆拿出谜语从容开课,几道谜语,让大伙一下子和“王老师”亲热起来。
知道学员刚刚参观嘉鱼县潘家湾露地蔬菜,她询问大家看了些啥,导出了发展休闲农业路径之一“产业优势”;又从考察的官桥镇田野国家乡村公园田园综合体,通过学员讲述一一导出了“资源禀赋”、“饮食文化”、“民俗风情”、“农耕乡愁”等几片树叶,很快的,一棵休闲农业的大树就长成了。
接着,她娴熟地展示PPT, 推介湖北省长阳县都镇湾镇龙潭坪村四组的土家姑娘“纳薇”,讲述“纳薇”是怎样“把我深山老家租给您”,和学员一起讨论在深山老林里为什么有人来?由此导出什么是“休闲农业”。一个“农业”+“旅游业”=“休闲农业”及休闲农业的概念水到渠成。
紧接着,“王老师”将学员分成了5个组,就发展休闲农业,如何挖掘“资源禀赋”、“饮食文化”、“民俗风情”、“农耕乡愁”和“产业优势”5个方面的潜力分组讨论。五个组五个主题五张大白纸,五个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小组讨论,教室里更热闹了。
五个组每个组10多人,围在组长身边,人人苦思冥想,生怕自己没能想出一条主意来。在“饮食文化”组,香肠,风干鸡、鸭,腊排骨、腊蹄子、腊鱼,霉豆渣炖泥鳅,鸡子烘杂广椒,烧鸡公,酸豇豆肉丝,豆瓣鲫鱼,鱼香茄子煲,水煮鱼片……妇女学员们如数家珍,“锅巴稀饭,炕锅盖吖子,冬瓜肉片汤,蒜茸小龙虾……”男同胞也不甘示弱!看到大白纸上呈现的道道大餐,“你们做菜是没问题了,如何让游客把这些菜吃出文化来哪才叫本事!”“王老师”在边上“挑衅”着。很快就有学员就想出了“掀开你的红盖头,脱去你的红衣裳,搂着你的小蛮腰,亲亲咬一口!”的打油诗来。在“资源禀赋”组,大伙除了想到了身边的长江三峡,清江画廊,三峡大坝这些高大上的资源,还刨出了枝江的江口老街、关庙山遗址、滨江游园、三佛寺、水府庙……在“民俗风情”组,学员讨论着过年挂春联、端午节赛龙舟、八月十五摸秋等本地节日习俗,还有结婚祝寿等人生礼仪,居然有人想到了打石硪的号子,石硪是一种原始的碾压生产工具,主要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及房基建设中的基础夯实在枝江地区普遍流传。“嘢呀哟嗬……”大家耳熟能详的劳动号子在教室了响起来,感觉像是事先彩排了似的。
每个人都不想落伍,每个组都不甘落后,教室里笑声掌声此起彼伏!窗外雨雪霏霏,室内却热气腾腾!大家越讨论越来劲,好像突然之间脑洞大开了!“王老师”多次敦促课间休息都无人响应。
接下来是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展示时,随着每个小组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教室里的气氛也像波涛一样一浪高一浪了,为了一争雌雄,最后上台的“农耕乡愁”组恨不得全员上场。
半天时间,感觉我自己也变成“学员”了。
(注:文中谜语打一厨房用品:吹火筒)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