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阳新:“农技课”搬进油茶园 手把手教村民解难题

2025-09-16 16:56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丕兴、柯于明)9月14日,阳新王英镇东山村的天空像个爱闹的孩童,忽而飘来几缕雨丝,沾湿田埂;忽而又拨开云层,洒下热辣辣的阳光。这个距县城车程两小时的边远小山村,往日里多是静谧,这天却被一股热乎气裹满,村民们盼了许久的“农技盛宴”,终于在茶园基地开讲了。


东山村的生计,大半系在油茶与茶叶上,可这些年,油茶和茶叶长势总让村民犯愁。油茶树上挂果少,产量迟迟上不去,茶叶地的土壤像“没了劲”,施肥要么早了要么晚了,嫩芽总不见壮实。听说县农广校要派专家来上课,一大早,村民们就往村委会课堂赶,有的还用手机记着问题,眼里的期待亮得像山间的晨露。

课堂上,县农广校特邀林业部门的高级工程师、授课教师明廷柏,没绕半句专业术语,一上来就举着油茶苗的高清图片,结合阳新春秋多雨、夏季湿热的气候特点,把“选苗、管护、剪枝”这些关键事掰碎了讲:“选油茶苗要看根系,须根多的才好活,栽下去后,雨季要防涝,旱季得浇透;枝条太密会抢养分,剪的时候要斜着下剪,留够通风的空间……”村民们听得入了神,每一句都记在心里。

明廷柏的课刚收尾,县农广校校长董明来就接过了话头。他早摸透了村民的心思,茶叶地的土壤问题是大家最急的愁事。于是,他专门把“土壤改良”“科学施肥”当成重点,还特意带上了东山村土壤的检测报告。“咱们村的土偏黏,得掺点腐殖土松一松,施肥要分时节,春茶发芽前用氮肥,秋末补点磷钾肥,茶叶才能长得壮、滋味足。”村民们一边听一边点头,先前堵在心里的疑惑,像被阳光晒化的雾,一点点散了。

午后,雨终于停了,山风裹着油茶的清香吹过。培训团队拎着剪刀、卷尺,领着村民往村里的千亩油茶园走。“光听不练假把式,咱们到地里实操。”明廷柏话音刚落,就选了几棵长势有代表性的油茶树。他蹲下身,指着交错的枝条说:“你们看,这几根枝条挤在一起,养分都被分走了,得剪掉;剪口要斜向下方,这样雨水不会积在伤口里,不容易烂枝。”他手里的剪刀起落间,多余的枝条应声落地,每一步都慢得能让村民看清细节,大家凑得紧紧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

示范完,村民们撸起袖子上手试。村干部石清纯是村里的油茶种植大户,以前总不敢剪枝,生怕一剪子下去,来年就少了收成。这会儿,他握着剪刀,照着老师说的选了根枝条,刚要下剪,明廷柏就笑着走了过来:“你看这枝条的间距,留得还是密了点,再疏两根,剩下的枝条才能长得更壮,挂果也多。”说着,明廷柏接过剪刀,重新演示了一遍,石清纯跟着学,没一会儿就摸准了窍门,剪完的枝条疏密恰到好处。

其他村民也没闲着,有人剪错了枝条,把该留的结果枝剪了,有人力度没把控好,剪口劈了叉,明廷柏挨着个儿指导,“这根枝条是明年要挂果的,不能剪。”“剪的时候手腕用点力,要干脆”。遇到村民反复问的问题,他们就蹲在树旁,手把手教着试。从一开始的“不敢动剪子”,到后来能自己判断枝条、规范修剪,村民们脸上的拘谨渐渐褪去,笑容像山间的野花一样绽开。直到最后一位老人能独立剪完一棵油茶树,这场田间实操才收尾。

“以前种油茶,总觉得是‘靠天收’,产量上不去就只能愁。今天听了课才知道,问题出在剪枝和施肥的时机上。”石清纯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里满是激动,“现在跟着技术干,心里踏实得很,明年肯定能多收不少油茶籽。”村民们也围着老师你一言我一语,“这课讲得太实在了,学了就能用。”“下次老师还来不?我还想问问茶叶病虫害咋防?”

其实,这不是县农广校第一次把农技课送到基层。这些年,他们总循着村民的产业需求走,哪里的作物出了问题,哪里的农户犯了难,就把课堂设到哪里,他们像技术“传话筒”,把科学的种植方法送到田间地头,更像产业“守护者”,针对每个村的特色产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帮村民把“愁事”变成“喜事”,把技术种进土地,让希望在村民心里生根发芽。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