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市:37.61万亩油菜孕育“夏油”希望
播种37.61万亩,超额完成计划面积3.69%,京山市秋冬种首战告捷。当前,京山市油菜苗情长势稳健,为夺取明年夏季粮油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京山市以“早”字为先、“实”字托底、“新”字赋能,在广袤的田野上,绘就了丰收的希望图景。
责任“拧成绳” 上下联动聚合力
“必须以决战姿态打好秋冬种这场硬仗,把责任压实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京山市将秋冬种生产视为“三农”工作的关键战役,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建立市、镇、村三级书记主抓机制,高频调度、密集推进,形成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市“四大家”领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田间督导,现场交办问题、限时整改;6个市级督导专班驻点一线,围绕政策落地、技术指导、农机调度、农资监管等关键环节,实行“日碰头-日调度-日通报”机制,确保工作精准高效推进。秋冬种生产还被纳入乡镇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及干部换届评价体系,实行“一票否决”,以考核“指挥棒”推动各级干部主动担当、协同发力,凝聚起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强大合力。
科技“添动能”提质增效促增产
“无人机飞播效率就是高,一天能播上百亩,省种又匀苗!”在京山市曹武镇的田间,种植大户对科技助力赞不绝口。面对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京山坚持向科技要产能,大力推广新装备、新品种、新技术。全市累计开展村组技术培训60余场,油菜无人机飞播面积占比达45%,覆盖15个镇(街道)重点村,播种效率大幅提升。在品种选择上,重点推广“中油杂”“华油杂”等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建成14个良种示范与新技术推广基地,油菜良种覆盖率提升至98%。此外,京山与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共建油菜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示范推广北斗导航精量匀播密植、秸秆深翻还田、药剂拌种、高效施肥等8项关键技术,为秋冬种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分类“破难题”多元主体齐发力
“村里帮着翻耕,我们只管种,还有补贴拿,当然愿意种!”雁门口镇太和村农户的一番话,道出不少村民的心声。京山市针对不同田块和经营主体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充分激活各类主体种植积极性。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率先示范,曹武镇嘉穗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300万元,单季流转土地6000亩发展油菜种植,全市种植大户新增单季流转土地种植油菜达3.2万亩,规模化、机械化优势凸显。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该市明确90个薄弱村每村完成200至400亩油菜种植任务,对零星闲置地块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兜底耕种,坚决消灭冬闲田。坪坝镇漳河村通过“村集体兜底”模式,集中连片种植油菜1000余亩,让闲置土地焕发生机。雁门口太和村、坪坝镇和平村等通过“集体翻耕+农户自种”“村级代种+农户自管”“村级出资+农户分成”等模式,引导农户参与种植,扩种油菜2.7万亩。对散户实行“种多少、补多少物资”的激励政策,将农资补贴与实际种植面积直接挂钩,有效激发农户种植热情。
政策“精准滴”要素保障强支撑
“真金白银的补贴到账了,种地更有底气了!”拿到补贴的种植户信心满满。京山市推动惠农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为秋冬种生产保驾护航。整合耕地轮作、油菜扩种等项目资金2700万元,通过项目激励带动油菜扩种;在市级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统筹安排75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速公路、沪蓉高铁沿线及秸秆焚烧高发区域的土地翻耕和秸秆处理,为秸秆禁烧和秋冬种夯实基础。该市还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拓展市场化路径,省农发集团京山公司投入700万元用于秋播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国宝桥米、京和米业等龙头企业带头扩种油菜3500亩,多元化资金投入为秋冬种注入持续动能。
如今,京山大地上37.61万亩油菜已陆续出苗,为冬日田野增添了勃勃生机。下一步,京山市将持续加强田间管理,积极防范自然灾害,坚决守住粮油安全底线,以扎实举措巩固秋冬种成果,全力打赢明年夏季粮油丰收“第一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京山力量。
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