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海外农业援助谱新篇
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我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农业农村部首批认定的10个境外合作示范区之一,由我省承建,委派湖北省联丰海外开发集团运营。10年来,该中心先后从国内引进水稻、芝麻、玉米、蔬菜、大豆、棉花及优良的畜禽品种202个,筛选出30多个适合莫桑比克的农作物品种;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耕种、节水灌溉、覆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2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到莫桑比克全境及其周边国家。今年以来,中心结合项目的实施,抢抓机遇、统筹规划,着力打造示范中心升级版,在前期取得优异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在莫桑比克的社会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指示精神,按照集团的工作部署,根据所在国政府的要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保供,同时开展好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做到“两手硬、两不误”。在抓生产保供和试验示范的同时,中心严格按照集团批准的疫情防控预案,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要求中心所有职工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无口罩的顾客一律不允许进入中心。在销售区域,划出警戒线,室外进行蔬菜销售。防疫、生产、试验的齐抓共进,切实保证了疫情期间中心的平稳运行,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我省援非农业专家勇担使命的良好风貌。
4月10日,水稻基地迎来了首日收获。今年来,示范中心共种植水稻116亩,据中心水稻种植技术员人员测产数据,今年平均亩产量(含试验部分面积)近1200斤,超过中心近几年的平均水平。中心种植了大白菜、莴笋、豆角、茄子、冬瓜等15个蔬菜品种102亩,目前累计销售蔬菜超过了2.5万公斤。
蔬菜种植技术员顿新洪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中心根据东道国政府的要求,需采取工人轮流上班制,对我们的蔬菜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减工不减量,目前蔬菜长势良好,其中从国内引进的大白菜品种,亩产达到了3000公斤。在蔬菜的种植结构上,我们增加了耐储存蔬菜,如冬瓜、南瓜的种植,最大限度地满足疫情期间在莫中国客户的需求”。
农艺师陈龙祥介绍:“在抓好生产保供的同时,中心狠抓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今年试验海水稻、泰国稻、华珍371、337和当地旱稻等水稻品种7个,累计试验面积达到19亩,在PH大于8含盐量在0.0402-0.085mg/L的条件下,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000斤,而且品质优良,得到了莫方团队赞扬。”
马铃薯在莫桑比克种植范围广,是五大主粮之一,多为小农户种植。为抓好该品种规模化的生产,中心从国内引进稻田免耕及稻草覆盖实用技术,实现了省工、保墒、提质等目标,比较适合莫桑比克当前生产力水平。中心在引进消化的同时,正在开展试验示范,力争为湖北对外援助再谱新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