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关于应对“倒春寒”天气做好小麦、马铃薯田管的技术意见

2025-03-25 11:30 “515”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行动(协同推广)小麦团队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3月28日至30日,我省将出现“倒春寒”天气,其中,26日夜间-28日我省将出现一次大风、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平均气温最大降幅14~18℃,局地20℃,48h平均气温最大降幅10~14℃;27~28日西部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29~30日西部和北部大部最低气温在4℃以下,高山区0℃以下,中部和东南部4~7℃;同时,26夜间-28日白天偏北风4~6级,阵风7~9级,27日局地阵风10级;降水主要出现在27-28日,以小到中雨为主。当前我省北部麦区小麦处于孕穗中期,南部小麦处于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此次“倒春寒”过程小麦主产区降温虽未到达冰点、持续时间短,但低温会影响幼穗正常发育导致小花退化和小穗不孕而形成结实下降,大风天气会影响部分密度较大田块小麦倒伏加剧病虫为害,需高度重视,加强田管。

一、清沟理墒

及时抢住近期晴好天气清理沟厢,保持麦田“三沟”和马铃薯田垄沟畅通,疏通排水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渍能降,促进在田作物根系健壮生长,减少渍害影响,预防早衰和倒伏。

二、及时预防

抢住近期晴好天气,在低温来临前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等)、水溶性叶面肥(如益施帮等氨基酸水溶肥)、磷酸二氢钾等,增强植株抗性,预防低温冻害和冷害。对平原地区冬播马铃薯可在低温来临前用草木灰撒施叶面或用稻草、杂草、搭建小拱棚进行覆盖防冻,待冷空气过后及时揭除,并清除冻死的地上植株、老叶和死叶,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75%百菌清600-800倍药液防止发病,在植株发出新茎新叶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60公斤喷施叶面1-2次,促进植株生长。

三、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正值我省小麦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关键时期,结合去冬今春全省气象走势,小麦“孕穗-扬花期”需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兼顾纹枯病、白粉病和麦蚜。对赤霉病做到主动预防、见花打药,抓住齐穗-扬花初期的关键窗口期,防控药剂可选择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同时,添加改性植物油、矿物油等喷雾助剂并混合均匀,改善农药药液性能,提高雾滴沉降、抗飘移、耐雨水冲刷、抗蒸发等性能,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若抽穗扬花期遇到适合病害流行的连续阴雨天气,需隔5-7天再用药防治1-2次。对蚜虫,当百株蚜量达到200头时,应选用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等单剂或复配剂开展防治。对麦蜘蛛,当平均每米行长螨量达600头或每株6头以上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重点做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防,有晚疫病预测预报条件地区,按照预警提示及时做好晚疫病防控,无预测预报条件,于封垄期采用代森锰锌、丙森锌等药剂喷施预防晚疫病。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当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带出田外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每亩用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每亩用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100毫升或每亩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20-140克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防治3次。为提高防效,治疗性药剂不同年份要轮换交替使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