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倒春寒天气早稻、再生稻生产预防应对措施

2025-03-25 16:31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省科技服务优质稻米产业链“515”行动(协同推广)团队

当前我省早稻、再生稻已经进入播种育秧高峰期,3月以来持续晴好天气影响,今年生产进程较常年普遍加快一周左右。据省气象局最新预测,明晚冷空气携大风强降温来袭,预计328-30日将出现倒春寒天气,倒春寒天气会抑制早稻及再生稻秧苗生长,降温幅度大时可能导致烂种烂秧。为科学合理应对不利天气影响,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一、科学确定播期

原则上早稻、再生稻播种育秧无论采取何种保护措施,均不应盲目早播,要严格遵守抢“冷尾暖头”原则,根据气象预报采用“冷头浸种,冷中催芽,冷尾回暖播种”方式,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12时开始播种

二、酌情控温炼苗

提前加固秧棚等保温设施,未盖地膜的要及时补盖地膜,采取“夜灌日排”或“晴排雨灌”等方式,调节秧田水热状况,防止出现烂种烂秧,促进秧苗健壮生长。尤其是今明两天全省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如果膜内温度≥35,要及时揭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11心期要适温保湿促壮苗,注意防止绵腐病、立枯病等发生。2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施肥促蘖。炼苗时需逐步揭膜,坚持“两头开门,前后开窗,一边揭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原则,通风时先灌水,防止生理失水造成死苗。

三、适龄适期移栽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时抢晴插秧,一般在3.0-3.5叶、苗高12-15厘米、秧龄25-30天时移栽。如秧苗遭遇倒春寒影响,须在倒春寒结束2-3天,待秧苗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后方可移栽。移栽前2-3施“送嫁肥”,每亩苗床用尿素4-5公斤兑水喷施并进行药剂防治,确保带药移栽。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