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风降温降雨天气抗灾减损技术措施
4月11~12日,我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今日白天仍有7~10级大风。期间,102个县市区出现7~12级雷暴大风,8个县市区出现冰雹;北部出现小到中雨,中部南部出现大雨到暴雨,平均面雨量34.6毫米,荆门、天门、武汉、黄冈、宜昌等地20个县市区53个乡镇超过100 毫米。此轮强对流天气,对土壤补墒缓解旱情有利,但同时也给在田作物带来一定不利影响,造成局部地区作物倒伏、茎秆折断和田间积水等问题,需第一时间针对性开展田管,最大程度减轻不利气候影响,有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现就小麦、油菜、蔬菜、果树、茶叶等主要作物,提出抗灾减损技术措施。
一、小麦油菜抗灾减损主要技术措施
(一)及早排水。对积水田块和土壤墒情过饱和田块,尽快清理田间“三沟”,排明水降暗渍,减轻湿渍对小麦油菜根系的伤害,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二)补充营养。受前期干旱影响、小麦油菜等作物长势表现较弱的地块,雨后晴天及时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补充营养增强抗性,不可追施尿素,避免贪青晚熟。对小麦可用无人机叶面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芸苔素内酯等,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并促进上部叶片光合效能;对油菜可叶面喷施镁肥促进光合作用增粒重。
(三)加强病虫防控。此次降雨过程过后,气温逐渐回升,高温高湿环境易加剧病虫危害,重点关注对倒伏的小麦、油菜田块病虫防控工作。对正处于小麦扬花期的地区,应及时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对倒伏的小麦,因目前尚未灌浆,5-7天后均能恢复直立生长,不宜人工扶正,避免损伤。油菜及时清离折断的茎秆,避免病害传播。
(四)科学改种。遭受冰雹影响较大的地区,对在田作物损失超过70%的田块,水田及时整地泡田栽插早稻,旱地及时改种春播玉米、大豆及短季节蔬菜,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蓄水防旱。抢抓此轮降雨过程科学蓄水保水,防范应对后期高温少雨可能带来的旱情持续问题。
(一)清沟排渍。受灾地块要争分夺秒清理田间“三沟”,加快排除积水。积水严重的地块,尽快抽排积水,降低田间水位,防止长时间积水和雨水倒灌造成蔬菜植株烂根。
(二)查损检修。及时查看植株倒伏和大棚设施损坏情况,对倒伏蔬菜要及时扶正、理顺、培土固定,及时绑定加固瓜类、豆类等搭架栽培的植株藤蔓。受损设施要及时整修加固,根据受损情况修复或更换破损棚膜,更换断裂骨架,加固松动卡槽,增设压膜绳,避免次生灾害。
(三)改种补种。对受灾严重甚至绝收的蔬菜,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补种改种。育苗受损地区需尽快联系育苗场调苗,加强地区间种苗调剂,保障受灾基地种苗供应,补足生产用苗需求。
(四)防控病害。及时清理田间病株、病枝、病叶、沤根植株,控制田间湿度,喷施广谱性杀菌剂,防止病害流行。设施蔬菜雨后及时掀膜通风降湿,使用烟雾剂防治病害。
(五)抢收补肥。具有商品价值的受灾蔬菜,要及时采收、抓紧上市,减少灾害损失。受灾较轻的蔬菜,可通过喷施叶面肥,缓解根系受淹导致的生长障碍,促进恢复生产。
三、果树茶叶抗灾减损主要技术措施
(一)扶正树体。对树冠歪斜的幼期果茶树,在风后土壤尚松软及时扶正。
(二)适当修剪清园。对因风灾受伤或断裂的大枝及时用塑料薄膜、布条等进行绑缚挽救,对不能复原的大枝及时疏除,培养新枝代替。
(三)强肥水管理。风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并追施速效氮磷钾肥及叶面喷施微肥,增强树势。
(四)加强病虫害防控。大风可能造成枝叶摩擦产生伤口,增加病害侵染风险,大风后根据果茶园实际情况选择喷施广谱性杀菌剂如多抗霉素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