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自雪域高原的中秋家书
“又是一年中秋时,且把相思寄明月。”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是欢聚的日子,是属于家庭的日子。转眼进藏两个月过去了,当时匆匆忙忙辞别亲友同事、告别家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但我们已远离家乡3600公里之外,不能和亲友相聚,在这3600米海拔之地,感觉月亮比内地的大,月光洒下,树叶一闪一闪,低矮的野花在月下仿佛披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朦胧而羞涩。月是同一个,可家却在千山万水那头。此时此刻,我们感受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与乡愁。
76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公元1247年的中秋,63岁高龄的后藏萨迦派的领袖人物萨班接受和平邀请,历经两年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当时的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蒙古汗国的将领阔端,举行了名垂青史的“凉州会盟”,并向西藏各地方僧俗发出了著名的《萨班致蕃人书》,说服众僧族人,从此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实现了蒙藏汉多民族之间的世代团结和睦,为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中秋,不仅是家庭团圆的日子,也是民族团圆的日子。
今年的中秋节,是我们几位湖北农业援藏干部在西藏的第一个节日,一起吃了顿简单的柴火鸡,就算是过节。虽然没有和家人团聚,却收获了许多温暖和情谊。说实在的,援藏工作的确生活清苦,而且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干好工作,还要协调关系,争取支持。因此,工作之余,我们几位农业援藏干部经常小聚,以增进了解,团结共事。大家分别来自不同单位,战斗在不同岗位,有的刚刚新婚,有的尚在热恋,也有的二次进藏,大家学识经历不一样,从事职业不一样,尤其是生活环境不同养成的性格差异,掌握的资讯不同,相互交流就成了一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有时就一个话题几个人展开讨论,各自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观点各异,相互启发,这种时候,真的可以很简单很便捷地学到许多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短短两个多月,我们就是在交流、争论甚至激辩中增进了友谊。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来到雪域高原,这段时光,在我们整个人生中,必定会留下难忘而美好的回味。
多年以前,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耗尽了父母的心力,倾尽了自己的心智,我们幸运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从大学踏进了社会,把背影留给了生养的故乡。一路走来,我们打理着自己的人生,冲动老成了理智,惶恐老成了从容,卑微老成了谦卑,“老”去了时光的推移,“成”就了人生的收获。凭心而论,这些收获甚微地来源于自身的努力,更多地得益于外在的关爱。如果说“平和待人,谨慎做事”是自己有所成就的内在基础,那么,领导的关爱,朋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则是成就自己的巨大动力。我们时刻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情,永远铭记那些洒向我们人生的宽容和温暖。
多年以后,命运像是轮回,又一次巨大的选择摆在了我们面前--被组织选派到西藏援藏。说真的,西藏一直是我们神往的地方。但当又一次独自远离家乡,面对家人牵挂时,我们犹豫过,彷徨过,挣扎过。但组织的需要,朋友的鼓励,家人的理解,让我们毅然选择了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接受了人生这次巨大的挑战。我们深知这是责任,这是期待。于是,我们又一次把思念和嘱托装进了行囊,踏向了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
高原反应,是援藏干部最担心的问题,也是家人最关心的问题。进藏前,组织部门为我们检查了身体,朋友帮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老援藏干部为我们介绍了亲身体会,家人给我们采购了大量的药品,可以说,做足了抗高反的准备。来藏前,我们对高反已没有任何恐惧。可是等到飞离成都,来到山南,真正踏上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还是有些忐忑。正如专家所言,高反是人体生理功能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反应,几乎每个人都有,只是反应轻重不一。我们的高反在进驻山南的第二天就不期而至。首先是体力不支,其次是头疼发胀,再就是睡眠不好,消化不良等等,几乎轻度的高反症状在我们身上都出现了,而且是交织而来。最明显的是缺氧下的气短气促。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从宿舍到食堂,短短300米的路程,却总是气喘吁吁。再就是睡眠,我们在内地是倒头就睡的人。可是来了才知道,在这总是似睡而非的感觉,有时刚感觉睡着了却又被憋了起来。刚来那几天,我们一位同志陪身体严重不适的援友到医院检查,医生办公室挤满了湖北、湖南、安徽来的援藏干部,有测血压的,有测氧饱和度的,有咨询的,有拿药的…… 短短两个月,一起来的三个湖北农业援藏干部人均瘦了10斤,大家齐呼“减肥成功了”。
西藏阳光炽烈、干燥缺氧、风沙满天、甚或突然间冰雹来袭,冰天雪地,什么样的恶劣气候都可能碰到;我们人瘦了,脸黑了,皱纹多了,但我们想说:生命因负重而更坚强,人生因援藏而更精彩。
就这样进藏两个多月了,适应了高原反应,熟悉了西藏生活。西藏很大,满眼是层峦叠嶂;西藏很小,只剩下蓝天白云;西藏很静,能听到云的行走;西藏很纯,到处是佛的虔诚。从此,许多经历和感触就可以安放在这里,让心灵在雪域高原上放飞,让精神在蓝天白云间升腾,让生命在快乐与痛苦,忙碌与寂寞的交织中延展积淀。
我们的受援地是山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南因为拥有多个“第一”,而被公认为“西藏民族文化的摇篮”、“西藏之源”。西藏的第一个王朝吐蕃王朝;第一位国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巴嘎布等等,还有众多的美丽传说和历史故事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西藏面积博大,地形复杂,道路修建的条件极其艰难。拉萨到山南,山南到各县的国道省道主干道基本实现了“通油”,但到乡镇的公路大部分还是沙石路面。在西藏行走,感觉就只有两种类型的路:一是盘山路,二是沿河路。去一个地方,不翻过几个山口,趟过几个谷底,就永远到不了那个地方。
坚守在西藏的工作岗位2个多月了,深深体会到了西藏地理环境的艰苦,开展工作的艰难。面对高原缺氧的环境、缺雨少水的干燥,我们付出了,我们奉献了,但更多的是收获。高原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蓝天白云涤荡了我们的心灵,高原广阔的山水开阔了我们的胸襟,高原质朴的民风升华了我们的思想。
虽然对这里的一切还不完全熟悉,但心里已经渐渐热爱这片土地了。我们具体从事的防灾抗灾、精准扶贫、农村能源、农业科教、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认证、黄牛改良、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等农业援藏工作都在按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在西藏工作,除了紧张忙碌可以冲淡精神的空虚外,把心灵安放在高山草原和蓝天白云间,触景生情,自取其乐,或许会给工作带来一些调剂和缓解,给生活增添一些感悟和情趣。援藏路上很孤独,饱受着思念家乡的痛苦。但却也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因为援藏路上一路都是格桑花,在这大美的雪域高原,情怀和使命就是我们坚持与执着的理由!
君问归期未有期,江城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江城夜雨时。似乎只有离开家以后,才有更多的儿女情长。
是执着,让我们选择了这段小别离;是执着,让我们选择了援藏工作。惟有执着,才让所有的亲情和工作更加珍贵、更有意义!借仓央嘉措的诗为我们这份执着点赞:
无 题
(仓央嘉措)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犷而忧伤
回声的千结百绕
而守候的是
执着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
谁是那轻轻颤动的百合
在你的清辉下亘古不变
谁有那灼灼热烈的双眸
在你的颔首中攀援而上
遥远的忧伤
穿过千山万水
纵使高原上的风
吹不散
执着的背影
纵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头的温热
你静守在月下
悄悄地来
悄悄地走
我也开始修心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