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湖北省“十三五”饲料工业发展规划

2017-11-09 10:10 厅计财处 省饲料办

为促进湖北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湖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和《湖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饲料工业发展基础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省饲料业经历了原料价格波动、动物疫病多发、生猪价格低迷、家禽需求锐减、市场变化频繁、经营成本上升等多重内外部因素的叠加影响,给饲料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不利因素,我省饲料业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保安全、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饲料大省建设,饲料总产量稳步增长。2011到2015年,全省工业饲料总产量分别为528、555、631、670和800万吨,年增长率分别为5.1%、5.2%、13.5%、6%和19.4%,初步奠定了饲料工业大省的基础。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依托湖北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微生物、维生素、酶制剂、矿物元素等10多类高附加值、高效无公害的添加剂,初步奠定了生物饲料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油菜、棉花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菜粕、棉粕为主的单一蛋白原料;大力开发利用动物加工副产品饲料资源,逐步形成了包括饲料加工、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及饲料机械较完整的产业结构。顺应淡水养殖大省和生猪养殖大省发展的需要,调整饲料产品结构,猪料、水产料、禽料占比分别为33%、31%、36%,呈现出大约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与我省养殖业结构变化吻合同步。

二是饲料产能迅速扩大。“十二五”以来,一批大型饲料企业集团纷纷在湖北布局设厂,不仅产能迅速扩大,而且规模企业也有所增加。到2014年底,我省年产50万吨以上企业1家,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15家,这16家规模企业饲料产量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50%,形成了以大中企业为主,小企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随着国务院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规范了企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准入门槛,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改造、扩建生产线、兼并重组等方式,有效扩大了产能,目前总产能已达到1500万吨,构建了我省饲料产能规模格局。

三是产业链经营提质增效。一些实力强大的集团公司积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依靠自身实力发展“苗种—饲料—养殖—畜禽水产品屠宰深加工”等产业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取得了比单一经营饲料更好的效益。部分中小饲料企业以参股养殖企业、成立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促进饲料产销量大幅攀升,实现了“双赢”。

四是质量安全持续向好。随着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配套办法、规范的深入贯彻实施,饲料生产者、经营者发展理念不断更新,依托农业、服务农业、融入农业、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国家对饲料生产企业许可准入门槛抬高后,一些大型规模企业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联合重组步伐加快,落后企业被迫停产出局,生产经营条件明显改善,推动产业素质整体提升。2011到2015年,我省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7.7%、97.9%、97.9%、98.4%、98.5%,“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全部为零,质量安全水平高位企稳。

五是监管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全省17个市州均成立饲料管理机构,所有县(市、区)均设立了饲料管理部门,饲料管理职能与动物卫生、兽医药政、草业等部门进行整合,开展综合执法、委托执法,饲料管理执法队伍不断壮大。结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学习宣贯,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了饲料管理人员培训,覆盖到全省所有市、县、区,有效提升了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夯实了基层饲料监管与执法的业务基础。

二、“十三五”饲料工业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调整期,也是饲料产业发展的转型期,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把我省建成饲料大省、饲料强省,必须正确认识饲料产业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克难奋进,迎接挑战,全力推进饲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一)“十三五”新形势

1、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由于饲料产能快速增长、养殖增长回落等因素影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饲料企业为生存和发展,普遍采取让利促销等手段,使得饲料加工利润越来越低,原料价格高企和人工成本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饲料行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

2、行业增长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全国饲料总产量从新世纪以来年均8%以上高速增长突变到现在的微涨,生产企业也由高峰时的1.5万多家锐减到9000多家,一批以规模扩张、数量增长为盈利方式发展起来的企业,由于不能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而被淘汰,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坚持创新已成为产业主流,产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

3、市场需求由同质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随着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饲料产品已由卖方市场逐步转为买方市场,养殖户对饲料产品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由厂家按通用配方生产转向按养殖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饲料市场由单纯的数量需求转变为质量+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定制生产将成为饲料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4、经营模式由单一的饲料加工向全产业链经营转变。由饲料航母集团率先进行的饲料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序幕已经拉开,延伸产业链,打通产业上下游,通过拓展全产业链经营提升企业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大型饲料企业的主流选择,传统的单纯饲料加工企业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二)“十三五”新机遇

1、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级战略在湖北叠加,势必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养殖业和饲料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些国家级战略也会带来更多的农业、养殖业发展政策和项目,有利于促进湖北养殖业和饲料产业快速发展。

2、深化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机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新举措,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推进农业、养殖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期的“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将更加依靠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一方面,扩大内需更加注重农民收入增长,直接为农业、养殖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利好政策;另一方面,扩大内需带来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发挥养殖动物食品的比较优势,从而为扩大养殖业生产、改善养殖业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养殖业和饲料产业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

4、建设农业强省的市场机遇。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养殖大省,养殖业是省委省政府农业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并将带动饲料产业快速发展。

(三)“十三五”新挑战

1、饲料原料资源短缺,制约了饲料加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我省大宗饲料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或外采,豆粕、菜粕、棉粕、玉米等自给率不足30%,小麦自给率也只有50%,鱼粉等动物性原料基本靠外采或进口。另一方面,大宗原料供应渠道分散,没有形成集中采购优势,货源、价格等诸多不稳定因素抬升了饲料加工成本,制约了饲料产业发展。

2、动物食品消费低迷,压缩了养殖总量增长空间。国内肉类产量年均增长率从八十年代的9%、九十年代的7.7%、本世纪前十年的2.8%降到“十二五”的1.4%。伴随肉产量需求下滑、养殖业发展步伐放缓,服务于养殖业的饲料行业结束了高速发展时代,进入了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常态”阶段,发展的“天花板”效应已经显现。

3、环保压力增大,限制了养殖规模的扩张。我省养殖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压力,规模以下的养殖散户基本没有排污设施。随着《畜禽养殖条例》的颁布实施,部分排污不达标的小型养殖企业和养殖散户逐步被淘汰,养殖总量在短期内会受到压缩,由此影响到饲料需求总量减少。

4、行业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行业内部竞争。我省现有配合料、浓缩料、精补料和预混料生产企业330多家,生产能力1500吨/年,绝大多数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率较高。为求生存,以降价促销为主的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

三、“十三五”饲料工业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质量安全、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原则,以建设饲料强省为目标,以转方式促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饲料法治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推动饲料企业转型发展,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不断夯实饲料产业发展基础,努力把我省饲料产业建设成为生产技术先进、企业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竞争力强、与生态环境和养殖业相适应、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化基础产业。

(二)发展目标

我省“十三五”饲料工业的总体目标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对饲料产品的需求,实现饲料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发展,饲料工业总产量、企业规模、优势品牌都有大幅度提升,进一步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具体目标:

1、总产量。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达900万吨。其中:配合饲料800万吨,浓缩饲料25万吨,精料补充料1万吨,预混合饲料20万吨,饲料添加剂54万吨。

2、饲料转化率。集约化养殖:生猪2.7:1,肉鸡1.7:1,蛋鸡2.0:1,鱼1.5:1;养殖专业户:生猪3.0:1,肉鸡1.9:1,蛋鸡2.2:1,鱼1.6:1。

3、饲料产业格局。构建适合湖北特点的饲料产业格局,形成武汉、鄂东南、江汉平原、鄂北、鄂西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四、“十三五”饲料产业发展布局

(一)发展生物饲料和添加剂为主体的武汉高技术饲料区

充分发挥武汉地区大专院校较多,科研实力雄厚的技术优势,利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政策,加速发展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绿色环保型生物饲料生产,形成生物饲料、饲料添加剂为主,适当发展预混料的产业格局。

(二)发展以禽饲料为重点的鄂东南畜禽饲料区

黄冈、黄石、鄂州和咸宁等地丘陵山地较多,水面也较大,适宜家禽、水产养殖,家禽养殖规模和密度大,饲料产业以禽料为主,兼顾发展猪料、水产料、精料补充料和饲料添加剂。

(三)突出水产料为主的江汉平原水产饲料区

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地湖泊多,水面大,适宜水产养殖,饲料产业以水产料为主,重点发展黄颡鱼、白鱼、鲈鱼、鳝鱼、虾、蟹等特种水产料饲料,兼顾发展猪料、禽料。

(四)形成以生猪、家禽饲料为主的鄂北畜禽饲料区

襄阳、随州、孝感等地丘陵岗地多,适宜生猪、家禽养殖,饲料产业以猪料、禽料和精补料为主,兼顾发展预混料。

(五)加强发展鄂西猪牛羊饲料区

十堰、恩施、宜昌、神农架等地为山区,适宜草食动物养殖,饲料产业以牛、羊配合料和精料补充料为主,兼顾发展青贮料和饲料添加剂。

五、“十三五”饲料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一)突出发展特种水产料

要充分利用千湖之省水产养殖面积大、增长潜力大的养殖优势,大力发展水产饲料,重点支持发展黄颡鱼、白鱼、鲈鱼、鳝鱼、虾、蟹等特种水产料,尤其要突出发展食用率高、吸收率高、节能环保型膨化料,进一步提升我省水产养殖水平,保护和改善水产养殖环境,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

(二)重点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型生物饲料

饲料生物产品在饲料中占饲料价值的20%,却决定了80%的饲料质量。要通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提取等手段,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酶制剂、饲用氨基酸、饲用维生素、益生素、饲料用寡聚糖、植物天然提取物、生物活性寡肽、饲料用生物色素、新型饲料蛋白等饲料添加剂,开发磷、氮、锌、铜、砷低排放饲料和无抗、健康养殖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动物的生物性能,获得优质、安全的动物产品,努力扩大安全高效、环境友好、无残留的优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生产规模。

(三)大力发展饲料添加剂

在保持我省酶制剂、酵母、维生素B2等优势添加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能够补充、调节、维持养殖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健康、提高生产性能的微生物制剂,鼓励发展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型添加剂和抗氧化剂、防霉剂、调味剂、增色剂等非营养型饲料添加剂。

(四)加快发展反刍料

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草食动物养殖条件,牧草资源丰富,要鼓励饲料企业顺应草食动物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精补料;要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养殖技术,促进我省奶牛、肉牛、肉羊养殖业更好更快发展。

(五)积极开发非常规饲料原料资源

利用我省物产丰饶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科研实力雄厚的技术条件,坚持饲料用粮不与人争粮、饲料原料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大力开展木薯等野生植物,秸秆和秕壳、薯干、薯秧、花生蔓等农作物秸秆、秕壳类,可饲喂树叶、树籽、嫩枝和木材加工下脚料等林业副产物, 酒糟、酱油糟、醋糟、玉米淀粉工业下脚料、菌糠等工业废弃物,芝麻饼、花生饼、油茶饼等非常规植物饼粕类,屠宰厂、皮革工业、水产品加工厂等动物性下脚料,天然沸石、麦饭石、膨润土等矿物质开发利用,探索建立以本地资源为主的非豆粕体系饲料配方,缓解我省饲料原料资源短缺矛盾。

(六)着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一是要加大动物营养科学基础研究力度,从营养机理、养殖模式等方面寻求新突破。二是要加大饲料加工技术研发,从饲料加工工艺、加工机械等方面寻求新突破。三是要加大饲料新产品研发力度,从动物食品品质、口感、风味、特色等方面寻求新突破,解决圈养动物食品个性化需求问题。

(七)引导开展产业链经营

饲料加工作为种、养、加等农产品产业链的一个中间环节,单一经营已难以生存和发展,实行产业链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饲料企业要充分认识我省饲料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更新观念,积极开展第二次创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实行种植、饲料加工、养殖、产品回收加工和防病治病服务等产业链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拓宽盈利渠道。小微企业要主动寻求合作、联合、整合,与集团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共同发展格局。

六、“十三五”饲料工业发展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十三五”饲料发展规划,加强对饲料产业的指导和管理。一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保障饲料消费和养殖动物食品消费安全。二是健全基层执法管理体系,做到机构、人员、工作经费三落实,维护饲料市场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秩序。三是做好服务工作,为饲料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牵线搭桥、市场调研等服务。

(二)强化政策支持

饲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保障动物食品供给与安全的民生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政策支持。一要进一步加大免税力度,在减免增值税的基础上,争取减免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负。二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在银行贷款、政府建设资金、基金扶持等方面享受农产品加工企业低息、贴息政策的同等待遇。

(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对于少数加工技术、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的老厂,引导他们增加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尽快建立现代化生产线。积极争取粉碎机、混合机、膨化机、制粒机等饲料加工设备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享受购机补贴政策。

(四)推进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建设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以来,农业部编印了实施指南,我省制定了《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指南》地方标准,开发了操作软件,有利于饲料生产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各级都要加快推进《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质量安全管控水平,实现饲料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五)注重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我省大专院校技术力量雄厚优势,大力培养饲料产业所需动物营养、设备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适时培训中控、维修、检化验等技术人才。同时,要以优惠条件吸引人才,优良环境留住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开拓进取的饲料专业队伍。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2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