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湖北电台报道:【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观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2018-11-19 09:49 湖北电台 厅产业化处

15号到18号,2018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江苏南京博览中心举行。机器人种田、用心脏搭桥技术改良柑橘品种、土地也能做CT扫描等等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齐齐亮相,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人们不禁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农业可以带来多大的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湖北之声记者李丽在2018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进行了深入采访。请听报道:

在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的湖北展馆,记者打开一台电脑,轻点鼠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省各地的种植品种、各个地块的农作物长势,甚至还能发现哪些地块出现了病虫害或旱涝灾害的迹象。足不出户就能管理好如此大面积农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项技术的版权拥有者——武汉珈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冷伟告诉记者,这叫“天空地”一体化农情遥感监测平台,通过采集卫星、无人机、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数据,实现农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估、适宜区规划、旱涝预警、灾后估损等服务:

【出录音】“比如什么区域种的什么东西什么情况,基于这些量化的数据,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有了量化产品后我们可以分析出来这个地域到底长得好不好,适宜不适宜。然后这样我们就可以基于这种更好的数字化农业信息出方案,比如说我能告诉你这个地方能不能种好,该怎么操作。”【录音止】

过去只听说CT给人看病,在湖北展馆,农户们开着武汉禾大科技研发的小二测土车就能用CT技术,精准测评出每块土地健康情况,并精确计算出应该施用的肥料配方比例。禾大科技市场经理徐琪介绍:

【出录音】“我们这个CT测土能抓取具体土壤数据,能把科学施肥区域化面积精确到10平米。”【录音止】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给农业的改变不只体现在管理方式上,种养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鱼塘养鱼、河里捕鱼人们都习以为常,但今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研发的池塘圈养不仅实现了零配方,而且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水产品质量。其中奥秘在哪里?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何绪刚告诉记者:

【出录音】“这种圈养模式就是将鱼圈养在设施里,这个圈养设施底部有一个锥形的收集粪便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将鱼的残饵粪便95%都抽出来进行分离,这样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拿出来的固体物可以发酵做有机肥也可以做活饵料培育。”【录音止】

据介绍,目前我省已有上百口养殖缸投入生产,基本实现了排污效率90%以上,养殖容量可达每立方米120斤以上,投入饵料系数下降了约20%。真正实现了零排放的绿色高效养殖。

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产品营销和技术服务模式也在日新月异。依托“TV+惠农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湖北广电打造了一个专业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商,并开发了掌上垄上行APP,线上线下整合资源,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丁小平介绍:

【出录音】“主要除了传统电视外,依靠信息化平台,所以我们就利用垄上行APP、云上垄上,农民有什么问题就通过这个平台提问。可能他一个人的提问我们通过专家解答服务让更多人受益,可以做到适时快捷,这样对农民是很必要的。”【录音止】

除此之外,遍布全省农业技术员也有了新的身份——益农信息员,他们依托益农信息社将农村农业农民的最新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全省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如此一来,农民和市民沟通实现了零障碍,农产品等农村产业资源进入城市通道也打开了。平台运营商——武汉乡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盛光燃告诉记者:

【出录音】“全省截至目前已建成4000多个益农信息社,现在结合当地每个乡镇农技中心专家,把以钱养事的专家聘请为益农信息员,益农社真正延伸到基层,达到最后一米。所以他的信息是有效的,包括供求发布。”【录音止】

主持人结束语:今天我们介绍的农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只是万千变化中的沧海一粟,信息技术不断在进步,农业创新的脚步也不会停止。我们期待明天,能让我们见识到更为震撼的湖北农业新面貌!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