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水田坝村有了高效茶园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杜巍
14日上午9时,一辆满载客人的公交车停在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候车亭,十几名背着竹篓的妇女下了车,直奔该村的生态茶园。
“城里人给我们打工来了。”二组村民丁光玲打趣地说。
“5元钱一趟的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了,方便得很。”退休工人王大婶早上送完孙子上学,便乘坐公交车到水田坝采茶,一天能赚100多元。据村支书张继凯介绍,高峰时期,一天有上千人到村里采茶。
谁能想到,3年前,水田坝村还是一个传统的水稻种植村,由于山区地理气候不适,粮食收益平平,农民基本只能糊口。
想出路,却苦于信息闭塞、无人指导。2011年,省农业厅“三万”工作组来到水田坝,村里现状让工作队员们陷入了深思。让村民富起来,必须调结构,工作组与村干部一同商定——稻改茶。一次次召开村民大会,一趟趟上门磨嘴皮,终于说服部分农民愿意一试。省农业厅派来了茶叶专家,从培土到选苗,再到施肥喷药,手把手地教。
一边是水稻,一边是茶园,3年后,情形大不同,种稻的依然口袋瘪瘪,种茶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活生生的示范胜过说教,“以前天天给村民说好话,现在村民主动找我们要茶苗。”张继凯说。2014年,全村2900亩低产水稻田全部改造成高效生态茶园,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上升到6000元。
产业发展了,困扰也接踵而至。每年清明前后采茶季,请人难成为茶农最头痛的事。一条公交线,把城里的采茶工引到了水田坝。今年初,省农业厅“三万”工作组修缮和硬化茶区作业道路1.6公里,在原有的公交线路上整修候车亭,增设警示标志、减速板等安防设施。
交通的便利,也使得收购更加轻松,恩施州、建始县等地的茶叶贩子纷至沓来,大大小小的收购车挤满了路口,农民家中几乎没有滞销的茶叶。
“他们扎扎实实地干了5年,水田坝村彻底变了模样。”65岁的村民李方吉竖起大拇指为“三万”工作组点赞。
14日上午9时,一辆满载客人的公交车停在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候车亭,十几名背着竹篓的妇女下了车,直奔该村的生态茶园。
“城里人给我们打工来了。”二组村民丁光玲打趣地说。
“5元钱一趟的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了,方便得很。”退休工人王大婶早上送完孙子上学,便乘坐公交车到水田坝采茶,一天能赚100多元。据村支书张继凯介绍,高峰时期,一天有上千人到村里采茶。
谁能想到,3年前,水田坝村还是一个传统的水稻种植村,由于山区地理气候不适,粮食收益平平,农民基本只能糊口。
想出路,却苦于信息闭塞、无人指导。2011年,省农业厅“三万”工作组来到水田坝,村里现状让工作队员们陷入了深思。让村民富起来,必须调结构,工作组与村干部一同商定——稻改茶。一次次召开村民大会,一趟趟上门磨嘴皮,终于说服部分农民愿意一试。省农业厅派来了茶叶专家,从培土到选苗,再到施肥喷药,手把手地教。
一边是水稻,一边是茶园,3年后,情形大不同,种稻的依然口袋瘪瘪,种茶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活生生的示范胜过说教,“以前天天给村民说好话,现在村民主动找我们要茶苗。”张继凯说。2014年,全村2900亩低产水稻田全部改造成高效生态茶园,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上升到6000元。
产业发展了,困扰也接踵而至。每年清明前后采茶季,请人难成为茶农最头痛的事。一条公交线,把城里的采茶工引到了水田坝。今年初,省农业厅“三万”工作组修缮和硬化茶区作业道路1.6公里,在原有的公交线路上整修候车亭,增设警示标志、减速板等安防设施。
交通的便利,也使得收购更加轻松,恩施州、建始县等地的茶叶贩子纷至沓来,大大小小的收购车挤满了路口,农民家中几乎没有滞销的茶叶。
“他们扎扎实实地干了5年,水田坝村彻底变了模样。”65岁的村民李方吉竖起大拇指为“三万”工作组点赞。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1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