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打好普法宣传组合拳 建强执法护渔先锋队

2025-07-15 16:20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打好普法宣传组合拳 强执法护渔先锋队

    八五普法实施以来,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坚决贯彻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积极响应部、省、市文件要求,大力强化普法、学法与用法工作。特别是在长江十年禁渔这一关键领域,支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成效显著。长江十年禁渔初期,摆在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面前的是重重难题:普法对象覆盖范围狭窄,难以触及广大潜在群体;普法形式传统老套,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普法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未能有效深入人心。但支队毫不退缩,毅然扛起长江大保护的政治重任,秉持法治思维稳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武汉行动,全方位加强普法工作,立志以法治为坚实护盾,保卫长江生态环境,以法治为锋利宝剑,守护长江碧水长流。

多年来,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落实关于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禁捕退捕工作走在沿江城市前列的目标,支队实现了普法与禁捕工作的协同共进,工作成效逐步提升。如今,渔民已全部退捕上岸开启新生活,非法捕捞行为日益减少。通过不懈努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普法宣传矩阵已然成型,长江武汉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曾经多年难觅踪迹的水中大熊猫江豚,如今成群结队重现江城,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然形成并不断巩固。自2021年起,支队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充分认可。先后荣获“2021年度全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16-2020年全省普法工作表现突出单位以及中国渔政亮剑2023”执法行动专项执法行动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其中,中国渔政42168被评为2023年度特执法船队先进集体。全国政协副主席何报翔在调研武汉市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时,对支队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也纷纷前来调研指导。不仅如此,重庆、南京、苏州以及省内宜昌、黄冈等城市也慕名前来考察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

1.聚焦思想认识,凝心聚力。一是科学规划部署。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将普法宣传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结合禁渔热点和群众关切,把贴近生活的法律法规融入案例汇编成册,强化普法效果。二是抓好重要节点。利用每年四月禁捕宣传月,开展七进普法,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提升公众禁捕意识。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将长江十年禁渔普法纳入河湖长制考核,各区每日上报巡查及普法情况,市级每周发布工作动态;每季度联合公安、市场部门开展暗访,对落实不力的区限期整改并通报,筑牢法治思想防线。

2.聚焦能力建设上有机结合。一是加强普法配置。借助无人机等设备,开展普法宣传工作。通过远程操控,驱动无人机携带喊话器,飞赴垂钓人员集中水域,摇身一变成为播音员,宣传禁捕政策法规,使其成为普法宣传的好帮手。二是推行智慧普法。运用渔政天网等科技手段,搭建普法人员+高点摄像头+喇叭模式,实现从人工喊话天网喊话的转变,提升普法效能。三是发挥社会力量。指导市钓鱼协会发起规范垂钓、共护长江倡议,健全禁捕网格化管理,压实74名江段长、343名岸线长责任,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3.聚焦重点群体,上同向发力。一是聚焦青少年群体。以科普教育基地、增殖放流基地为依托,在武汉渔政码头趸船打造知识长廊,宣传长江鱼类知识和禁捕政策,吸引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等10余所学校师生参与科普及增殖放流活动。二是聚焦市场经营主体。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党员干部深入长江沿线市场、餐饮场所、渔具店等,宣讲《长江保护法》《渔业法》等法规,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三是聚焦退捕渔民群体。在重大节假日开展送温暖、送政策活动,累计慰问退捕渔民2668人次,助力退捕还鱼工作平稳推进。

4.聚力提质强能,上双管齐下。一是配强教头。建立执法师资培训,吸纳渔政、公安、市场等一线执法骨干及法律专家,作为普法主力军。二是练强拳头。选派尖兵参与技能比武,2022年获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比武团体一等奖,2023年获全国渔业安全隐患排查演练大比武优秀组织奖,2024年代表湖北参加全国渔业安全生产技能竞赛获内陆集体优胜奖,执法经验被农业农村部转发推广。三是帮带后头。通过长江十年禁渔大讲台、综合治理培训班等开展多批次培训,对后进执法人员实施“1+1”“1+N”帮带,提升整体执法能力。

5.聚焦群策群力综合运用。一是规范垂钓管理。出台长江沿线城市首部垂钓管理政府规章《武汉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垂钓管理暂行办法》,2025630日召开相关新闻发布会,开发汉钓服务平台,提供禁钓区预警、法规查询等全流程服务。二是强化部门联动。与公安、市场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普法机制,与检察院在行刑衔接、联动办案等方面密切配合,推进禁渔综合治理。发动公众参与。出台《武汉市中心城区禁捕水域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明确奖励标准和程序,拓宽线索来源,鼓励公众参与长江保护。扩大执法影响。构建线上+线下普法矩阵,线上依托武汉农业执法公众号及各大媒体,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线下联合武汉钓鱼协会、湖北基金会等开展公益宣传,让禁渔知识走进百姓生活。

(二)取得成效。

1.舆论宣传教育影响广泛。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十年禁渔的舆论氛围和共识导向。2021年以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累计宣传报道1900余次(不含转载),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中央媒体多次聚焦武汉禁捕工作。其中,人民日报《打造长江禁捕执法管理的武汉之治》、中央电视台《幸福是如何奋斗出来的》等报道,系统展现了武汉长江禁捕及普法工作的成效亮点,社会关注与群众参与的氛围日益浓厚。

2.长江水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普法实效由江豚见证为导向,通过强化普法与禁捕力度,长江武汉段水生态及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恢复,江豚潜在栖息地环境持续改善,吸引种群回归城区江段且数量稳步增长。八五普法以来,监测显示武汉城区江段累计出现长江江豚20次、近300头次,成为生态改善的生动注脚。

3.执法人员精神风貌显著提升。普法宣传强化了执法人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推动执法为民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打造出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干的渔政执法铁军。同时217名选聘的协助巡护人员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其中4人获全国优秀协助巡护员称号,江夏区退捕渔民王明武作为全国28万退捕渔民代表,在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活动上发言,其事迹被媒体多次报道。

4.涉渔案件办理质量大幅提高。执法人员依法精准把握办案程序,严格统一文书标准,实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定性准确、裁量合理、文书规范。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办理的3起涉渔案件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公安部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张某违法销售电鱼工具入选中国渔政亮剑涉渔违法违规十大典型案例;诸某某在禁渔期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获评“2022年全国渔政执法优秀案卷;李某等3人违反禁渔期规定捕捞获评中国渔政亮剑2023·十年禁渔执法典型案例

三、经验启示

(一)必须强化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意识。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要切实转变执法人员思想观念,从讲政治的高度践行执法为民,服务三农宗旨,增强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的主人翁意识,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和新时代农业执法的忠实守护人。

(二)必须落实严格执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执法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形成良好法治生态。

必须创新普法形式,营造尊法守法氛围。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对护渔先进典型的关爱礼遇,以道德引领强化示范效应,让群众从心底拥护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聚焦沿江居民、老年人、钓鱼爱好者、退捕渔民等群体,通过案发地公开听证、禁渔区附近村庄及企业宣讲、集中增殖放流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宣传,以典型案例解读政策,以忏悔语录强化警示,确保禁渔政策入脑入心。

必须大兴调查研究,解决普法难点问题。实践证明,正确的决策和贯彻落实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新形势下,要坚持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长江十年禁渔普法中的重点难点,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把脉问诊,结合实际谋划针对性举措,破解矛盾瓶颈,全力打好长江禁渔持久战,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贡献湖北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