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通山县:下沉一线强服务 科技护航稳丰收

2025-08-06 14:10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明洁  汪盈盈 阮班浩)水稻是通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5—16万亩。当前正是该县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通山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们正在开展一场“虫口夺粮”的攻坚战。植保无人机在空中划出精准航线,物联网监测设备24小时“把脉”田间,一套“天上飞、地上查、云端管”的立体防控体系,为全县16万亩水稻筑起安全屏障。

月31日,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村民方家水在自家种的6亩水稻中发现虫害,当天就迎来了县里的农技专家。从虫情诊断到无人机施药,一条龙服务让老方直呼“没想到”。

通山县隐水村村民方家水说:“以前我们每天只能打五、六壶,无人机来一天(能)打得几百亩,打药的效率比人工要高得多。技术员(还)指导我们怎么识别病虫,准确来配药,无人机控制效果也有保障,增长了我们种好粮食的信心。”

高效防治的背后,是农技人员用脚步丈量出的责任担当。顶着烈日,踏着泥泞,他们穿梭在稻浪之间,一株株查看苗情,一片片监测虫害,用专业与汗水守护着每一株稻穗的成长。

通山县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站站长陈从良说:“根据我们植保站的田间调查和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目前正在全县组织中稻病虫的统防统治,通过统一防治,精准配药,把好防治的关键窗口期,确保秋粮生产安全。”

科技赋能,让田间管理更“智慧”。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物联网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对病虫害进行“智能诊断”。一旦发现异常,预警信息即刻直达农技专家和农户手机,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这套系统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超过95%,防治效率提升40%,为粮食安全加上了一道“科技锁”。

科技手段的运用,离不开作风的转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山县农业农村局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精准的技术服务,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保障,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解民忧的实际行动,用“铁脚板”走实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山县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站站长陈从良说:“我们始终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工作法”,减少会议报表,增加实地服务,真正把技术送到农户手里,把问题解决在田间,确保粮食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通过这种"科技+服务"的模式,全县已累计完成水稻统防统治15000余亩,发放高效低毒药剂24000包,开展农技培训10余场次。金秋时节,这片科技护航的稻田,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