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思路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保康县地处鄂西北,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开发区、257个村、19个社区。近年来,全县上下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21年,全县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为4.86亿元,同比增长8.3%,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一、强化保障,筑牢集体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一是注重组织引领。由县委统筹,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统一谋划。县委出台《党建+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省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惩考核办法》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拨付使用方案》等文件,鼓励集体发展产业。
二是压实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县委组织部牵头,调整充实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构建“四个书记”(县直部门党组书记、乡镇党委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共抓集体经济发展的责任体系,组建乡镇、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小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县统筹、乡协调、村实施,逐层逐级抓好责任落实,形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合力。
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党员“致富带富”计划,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把致富标兵、产业大户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村后备干部,鼓励引导有能力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学一门技术、兴一项产业、带一批群众、促一方发展”。
二、创新思路,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突破口”
各村根据区位环境、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产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特征,坚持因地制宜、分村谋划项目,采用多元化发展模式增强集体经济能力。
一是开发村域资源。允许村集体按有关规定开发集体空闲地和“四荒”资源,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马良镇陈家湾村将闲置多年的荒滩进行平整处理,对集体和农户闲置土地通过流转等形式进行集中经营,在荒滩上新建了现代化的大型冷水米加工厂,在流转闲置和遗弃土地上发展水果采摘休闲娱乐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2021年,村集体创收20万元,同比增长33%。马桥镇中坪村水、矿资源丰富,立足资源优势,开采磷矿、新建水电站,形成以磷矿、水电等多路径发展的道路。2018年10月,中坪电站再次增效扩容,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装机容量达900千瓦,使中坪村一举跨入亿元村的行列,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亿元。
二是盘活村域资源。支持村集体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公开租赁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城关镇堰塘村地处高山,为了挖掘土地最大价值,促进集体经济的收入,堰塘村将400亩闲置土地承包给个体户发展种植业,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可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多元。2021年,马良镇西坪村通过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水果采摘园,建成后发包葡萄采摘园为村集体增加收入7万多元,突破了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列。马良镇朱家湾村立足地理优势,积极配合城投公司新建保南砂石集并中心,通过土地流转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同比增长200%。
三是资源服务创收。鼓励村集体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劳务合作组织等,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城关镇三溪沟村紧邻县城城郊,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优势,由村集体全资成立黄湾水厂,供应城郊农业小区、林业小区、县一中、麻竹还建小区等近万人日常生活用水,通过饮水服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余元,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29%。龙坪镇冯家岭村蔬菜等农副产品品质优良,村集体通过“合作社+农户+超市”的发展思路,建立销售平台和蔬菜超市,拓展对外销售市场,农户负责蔬菜供应,村集体负责争取订单,经过运营发展,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使得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91%,步入10万之列。
四是发展产业增收。引导村集体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兴办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增值型和产品运销型等各种经济实体,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马桥镇横溪村为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以来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借助县道地药材产业链项目建成了横溪村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产业园。目前,全村发展中药材1700余亩,95%的农户种植药材,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万元。黄堡镇三管石村属于高山村,通过发展天麻产业彻底摆脱了薄弱村的帽子,2018年发展天麻1500窖,使得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2021年发展天麻3000多窖,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万余元,同比增长98%。
五是拓展服务增收。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充分挖掘村内自然资源潜力,大力发展美丽经济,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度假、休闲观光农业等,建设一批精品果园、生态茶园、放心菜园、道地药园和现代烟叶基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此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马桥镇尧治河村和黄龙观村峰峦叠翠,大气负氧离子充沛,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业。尧治河村和黄龙观村通过建设游客中心、开发特色民宿、景观桥、索道等旅游设施,完成水、电、路、讯、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目前,尧治河村建成了尧治河景区、野人洞、野人谷三个4A级景区,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黄龙观建成了黄龙观风景区,六柱崖舍、儒家雅院等网红景点,获得全国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通过旅游活村战略,2021年两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达3亿元、2800万元,同比增长39%、55%。过渡湾镇茶庵村以打造美丽乡村为抓手,发展蓝莓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全村蓝莓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余亩,成为了鄂西北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集体经济从空壳村一举成为蓝莓专业村,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同比增长13%。
六是抱团联建发展。鼓励多个村联建或联购物业、服务业、产业项目,组团式经营,通过集约化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两峪乡枫香坪村与两峪村两村联合,通过生态农业循环发展,开展肉牛养殖产业,将牧草种植,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集合起来,打造养殖产业链,2021年两村联合养殖肉牛300余头,种植牧草200余亩,分别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2万元。龙坪镇朱砂村和温坪村联合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共同建设生物饲料发酵厂,利用农业废弃原料生产生物肥料,在解决污染的同时还可以为龙坪镇蔬菜产业提供肥料。2022年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三、强化管理,当好集体经济发展“助推器”
一是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完善项目、资金、资产的管理机制,建立村集体项目库,所有集体经济项目从谋划到实施到竣工采用全流程档案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责任人做到“三到现场”,遇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项目实施责任人要严格按照本方案的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规模,组织抓好项目实施。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按照“谁用钱、谁负责、谁报账”的原则,统一报账凭证清单,一项目一档案,实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公开公示及民主监督制度,做到专款专用。规范集体资产权属、处置方式、期限、程序、价值评估和档案管理,对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一律归属村集体,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承包或出让一律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并依法签订合同;对暗箱操作、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的,一律依法收回,违纪违法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是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保障力度,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驻村重点帮扶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发展村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21年利用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2500万元,实施中药材产业链项目,扶持40个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7000亩,2个村开展种苗繁育和加工能力提升;安排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524万元,扶持40个村发展茶叶、林果、蔬菜等特色产业,通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安排省级特色产业项目,扶持29个村集体引领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升集体经济能力。
三是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把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作为基层党建“五强创示范”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印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考核奖惩办法》,通过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村干部薪酬模式,对完成当年目标任务且收益比上年增幅20%以上的村,可按当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新增部分的20%以内提取奖励资金;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突出的村进行通报表扬,给予政治福利奖励,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保康县农业农村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