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坚持“四个加法” 解决“四大难题” 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宜昌市坚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力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键一章”,加快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村集体增收,不断夯实经济基础,补齐共同富裕短板。2023年,全市行政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6.08亿元,同比增长34.42%,村平46.12万元,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99.24%,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15.81%。
一、坚持“党建+”,着力解决“谁来引领”的难题。坚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领导作用。一是选好“带头人”。实施党员创富计划,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4300余人,创新“招贤集市”,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000多名。当阳市发布“头雁”招募令,下深水、选贤能,累计招募223名在外能人回村治村兴村,其中,12人任村党组织书记、52人进“两委”班子、84人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其余75人被聘为乡村振兴顾问或产业带头人,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选优配强了“领头雁”。二是配强“火车头”。建立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除37名派聘书记外,全部实行三个村级组织“一把手”“一肩挑”,有效实现农村党的领导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推进。三是打造“新引擎”。通过党建引领,实施千家机关联千村、千家企业帮千村、千名“金融村官”活千村、千家合作社兴千村、千场文体活动润千村等行动,推动1419家机关单位、1015家商会和民营企业、461名“金融村官”全覆盖结对帮扶1319个村,实现村村全覆盖。
二、坚持“激励+”,着力解决“动力不足”的难题。创新激励方式,将“对发展不好的惩罚”转变为“对发展突出的奖励”,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扭转集体经济薄弱的被动局面。一是工资激励。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方案》,将集体经济发展聚焦到激发村干部内生动力上来,将集体经营性收入与村干部工资收入相挂钩,从收益奖励、股权收益激励、贡献奖励三个方面进行兑现。2024年,全市兑现发展村集体经济奖励工资2885.04万元,奖励村干部人数达到4335人,受到奖励的村达到709个,占比约51.53%。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让村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破解“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困境。二是考核激励。出台《宜昌市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将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评价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压实乡镇党委政府发展集体经济职责,加快构建“橄榄型”收入格局,壮大集体经济“中间层”。2023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66.19%,同比增加24.27%。三是奖补激励。连续4年,市级财政每年对村级化债控债工作给予400万元的“以奖代补”,村级非经营性债务提前三年时间实现清零。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印发《宜昌市坚决制止新增村级债务指导方案》,建立控债长效机制,避免“化旧债增新债”,2023年无新增村级非经营性债务。
三、坚持“产业+”,着力解决“发展无门”的难题。坚持立足乡村产业,探索出一条产业带动、政策驱动、多方联动的富民兴村之路。一是盘活资源。扎实开展“三资”全面清查、农村集体资源发包和小型工程违规问题专项治理等行动,创新“村集体可以发包的土地面积=国土面积-家庭承包方式面积-宅基地面积-公益性建设用地面积-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的工作标准,全面清查集体资源16.42万宗,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包及上交收入达到1.73亿元,实现“沉睡资源”变“增收活水”。二是项目扶持。2019年以来,争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342个1.84亿元,成为项目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原始资本”,为每个项目村落实了1个以上产业项目,成为村集体稳定增收源泉。市级财政整合资金1670万元,全面消除了64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三是创新模式。按照“一村多策”思路,按年度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清单”,为每个村谋划2条以上的经营性收入路径,确保村级“有产业、有收入、可持续”,成功探索了资源盘活、产业发展、联合发展、居间服务、村庄运营、物业经济、飞地经济、村企合作、资产参股、资本运营等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十种模式,让不同区位条件、不同产业基础的村对照模式,加快发展。
四、坚持“交易体系+”,着力解决“效率不高”的难题。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激活农村资源潜能,有效提升产权价值,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试点先行。组织当阳、长阳自治县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顺利入选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探索了两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模式。二是完善制度。成功争取农业农村部等11部委开展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工作(全国33个)。拟定市级试点工作方案、交易管理办法和11类交易品种的流转交易规则,在统一交易体系、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品种、统一交易流程、统一监督管理、统一风险防控等6个方面加快探索。三是规范交易。2023年实现县、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覆盖,充分运用湖北数字农经平台,开展农村产权流转规范化交易,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013笔,交易额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15%、114.77%,溢价为村集体增收949万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