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三个三”行动 解锁村集体经济“增收密码”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以来,该县紧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机遇,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接续实施三轮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身,打造了山区县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的示范样板。2023年底,全县167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收益全部超过10万元,总收益达4328.21万元,比2016年增长354.9%,村均25.92万元。其中:10-50万元的150个,占比89.82%;50—100万元的村16个,占比9.58%;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占比0.59%。
一、绘蓝图、谋全局,定好发展“风向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千方百计推动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高站位推动。秭归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政治任务,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名县级领导联系1—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机制,逐级压实工作责任,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高起点谋划。2017年起,全县持续开展三轮“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按照消除空壳、巩固提升、提质增效三大步骤,科学制定目标,明确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探索了服务创收型、物业经营型、资源盘活型、合作创收型、清违纠偏型、自主经营型等十大操作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创收模式。
三是高效率落实。县委、县政府将集体经济发展列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强县工程、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底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秭归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考核细则》,不定期开展实地指导和督导检查,年底逐乡逐村结硬账,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层层压实责任、逐项抓好落实的攻坚氛围。
二、建载体、破壁垒,清除发展“绊脚石”
全面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由集体经济组织行使管理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等职能,破除集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精细实施“三清”。全面彻底清产核资,全县核实集体资产5.92亿元、集体土地319.09万亩。细致准确清人分类,全县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13913户、311744人。依法依规清理合同,全县共清理1802份,依法纠正“问题”合同524份,为村集体增收600万元以上。
二是创新开展“三改”。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规范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143个、经济合作社32个。推进村级财务监管模式改革,修订《秭归县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办法》,全面推行财务管理“六统一”。推进公益设施建管机制改革,探索建立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奖补和管护激励机制,确保公益设施“建得成、管得住、用得好”。
三是接续推进“三提”。产权交易体系提质。制定农村产权交易“一方案一办法三规则”,健全县乡村三级联网的产权交易体系。2023年,产权交易平台共受理交易121笔,成交金额4289.32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07.77万元。村社“三分离”提效。印发村社“三分离”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探索开展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分离、资产分管、财务分设,着力构建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主两翼”的治理架构和组织体系。村级化债提能。通过盘活自有资金、清收债权、政策减免、协商划转、爱心帮扶等举措,2022年9月实现全县4572万元村级非经营性债务全部清零,为村集体轻装上阵打下基础。
三、强配套、优保障,激活发展“核动力”
以强化人才引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支持力度,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选优配强班子成员。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将一批讲政治、懂经营、善管理、敢担当的“能人”充实到村级组织,担任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常态化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县、乡镇财经人员业务培训,实现业务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业务培训1250人次。吸引农村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退休老干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162名回乡发展,领办实体,着力发挥本地名人、乡贤的影响力,吸引资本下乡,培育新型农村经营管理队伍。
二是强化政策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优先支持发展集体经济,落实好社会捐资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每年按不低于1500万元或20%的比例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村各类小型项目建设。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预留不低于5%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村集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大低成本、免抵押的首贷资金支持力度。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农林牧渔业所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是完善创收激励机制。对村集体经营收益稳定保持在5万元以上的村,从创收收益中按照不高于30%的比例对村“两委”干部发放创收奖励,同时创新建立村“两委”在职干部和乡村振兴专干住房公积金政策和养老保险补助政策,确保村干部“当年有的拿,长期有保障”。同时,对在探索创新、破解难题中出现的失误和过失错误,引入“三个区分开”容错纠错机制,提高村“两委”干事创业热情。
四、抓试点、树典型,打造发展“一面旗”
鼓励和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创建活动,引领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是开展试点创建活动。出台《秭归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建设工作方案》,以试点村建设为龙头,实现抓点带线、以线促面。遴选19个试点村,实施“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计划、项目安排优先考虑、公共服务优先保障”的“四优”举措,开展能力提升行动、机制创新行动、项目谋划行动、共建共享行动。通过实践,试点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示范引领作用凸显。2023年底,19个试点村集体经营收益达936.85万元,村均49.31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达10个。
二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4个1”+N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对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分别由1名县委常委(或人大、政协主职)领衔,定期到村办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1名乡镇主职领办,集中力量办好试点村;试点村党组织承担主体责任,根据发展需要和项目计划,积极争取至少1家重点企业与村开展多种形式经济合作,1家金融保险机构支持助力,“N”家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整合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重点支持。
三是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用集体项目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盘活群众闲置资产、提供就业务工岗位,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实现多方同步增收。白庙岭村利用集体机动地和农户低效土地统一托管种植艾草1000亩;香龙村打造避暑休闲微度假景区,将集体闲置农房盘活改造为特色民宿,带动80户村民户均增收1万余元。用居间服务解决群众投入贵、用工难、销售难等问题,严坪村集体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开展农资和大宗生活团购配送,为全村提供免费柑橘秋冬涂白服务,户均降低生产生活成本1500元;擂鼓台村提供农资团购配送、农事代种代管、农产品代收代售的脐橙全程社会化服务。用集体收益满足群众小诉求、解决村落小问题。银杏沱村为全村群众全额补贴城乡居民医保费用;云盘村用集体收益为群众修缮产业路等。村集体在统一经营服务中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凝聚民心、壮大实力、做强产业,让群众回归集体,让群众在集体中受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