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守土尽责 奋力攻坚 我省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外业任务

2024-12-27 11:02 省土壤普查办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于2022年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土壤三”),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一年收尾”的工作计划,摸清土壤家底,守护大国粮仓。

却顾所来径,踔厉奋进程。2022年,我省天门市参加了全国土壤普查试点,试点成果获评“优秀”等次,是全国22个优秀成果县之一,为全面铺开普查积累了新经验、探索了新路径。2023年全面铺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锚定目标任务,聚力攻坚克难,统筹谋划协调有道,组织运转保障有力,推动落实扎实有效,提前完成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流转以及内业测试化验等3项国家任务,工作进度及质量排名全国前列,被国家多次通报表扬;创新形成湖北“1+N”成果编制与汇总工作模式,该模式成效经验被《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动态》《农村工作通讯》刊发推广。

2024年是土壤三普的攻坚之年,是形成土壤三普基础数据的关键之年。全省共组建865业采样队伍约4000余人开展外业调查采样工作,于5月底提前半年完成全省84842个样点(含81210个表层样点和3632个剖面样点)的外业调查采样任务;由7家制备实验室、37家内业检测实验室、3家省级质控实验室分别负责全省样品制备与流转、样品测试化验、内业质量控制与技术指导及样品转码工作。于1210日前完成全省2510个批次的样品转码和全省108365个样品的制备、流转、测试化验任务。目前已组织34位省级质控实验室专家完成全部样品的制备数据省级审核和6万个样品的检测数据(包含容重)省级审核,已开展省级现场监督检查飞行检查90余次;建立省级专家团队150余人,按工作环节分成4个专业技术组,分别负责相应工作环节的标准制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数据审核及验收、质量控制。其中已完成12万余个样点数据的外业省级审核及复核,427个表层样点、192个剖面样点的外业现场检查。已召开外业调查采样省、县两级验收会118场,覆盖全部任务(市、区),完成3万余个样点的数据整改,整改合格率达100%;依托省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分别建设省级土壤样品库和省级数据库及应用平台,目前已完成4.7万份国家样本库、1.1万份省级样品库的原状土壤样品流转工作,141份典型土壤类型剖面整段标本的野外采集工作和数据库及应用平台的框架设计;提前谋划成果编制工作,实施“1+N”成果编制工作模式,5家高校、1家科研院所、4家事业单位负责全省县级成果编制,切实提高全省成果编制质效,为下一步土壤三普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新的征程,使命催人奋进。2025年是土壤三普的收官之年,按照国家计划,2025年要完成普查数据审核和汇交汇总,开展相关成果编制等。新一年的普查任务依然艰巨,数据审核工作量大,每个样品检测指标在27个到43个不等,产生约140万条的数据量。成果编制技术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为不折不扣完成国家任务,我省科学细化任务目标,计划在20251月底前完成全省普查数据审核及内业省级验收工作;4月底前完成县级土壤三普成果编制工作;6月底前完成市级土壤三普成果编制工作;11月底前完成省级土壤三普成果编制与汇总工作;12月底前迎接国家土壤普查验收。

土壤普查是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土壤利用及其潜力的调查,是严守耕地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土壤普查办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科学谋划、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切实按时间节点把土壤三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牢,共同保质保量完成土壤普查这项国家和民生工程,为我省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目标贡献土壤普查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