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三农工作

晚播小麦面积增大 冬前田管以“促”为主

2025-11-17 09:32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崔逾瑜)据最新农情调度,全省小麦播种进度达八成,整体较去年推迟,苗情普遍偏弱。

据省“515”协同推广小麦团队介绍,受秋收秋播期间降雨偏多影响,今年我省晚播小麦面积比例增大。11月中下旬待播小麦面积较上年增232.4万亩,主要集中在襄阳、荆州、随州、黄冈和黄石等地。此外,10月23日前的早播小麦面积占比大幅下降,较上年同期减15.4个百分点,适播面积比例略增。

同时,受土壤含水量高、播种推迟、播种质量下降及播后降雨影响,稻茬小麦苗情普遍偏弱。据田块调查显示,北部麦区10月下旬至月底稻茬田播种的小麦,叶龄为1叶-1叶1心,较常年平均少1片叶,11月5日抢雨前播种的小麦刚刚萌动;旱茬小麦苗情好于稻茬小麦,平均叶龄2叶1心。南部麦区苗情好于北部,平均叶龄3叶1心。

小麦晚播虽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旺苗越冬遭遇冻害的风险,但也增加了因冬前积温不足造成分蘖少的弱苗风险,对产量形成不利。因此,冬前田管尤为重要。为此,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515”协同推广小麦团队针对今年小麦秋播生产实际,联合发布《2025年湖北省小麦苗期田管技术指导意见》,提醒各地冬前田管应以“促”为主、促控结合,重点是全力改善土壤墒情环境,促小麦早期根系健壮生长,为构筑合理群体结构和来年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升级沟厢,预防渍害

打通排水沟、深挖田间厢沟、腰沟,及时排水降渍,待小麦叶龄达到3-4片、第一个分蘖长出,田间墒情适宜时及时抢晴日机械开沟,要求田间“三沟”配套,厢沟深25厘米、宽30厘米,腰沟深30厘米、宽35厘米,围沟深35厘米、宽40厘米,沟深深度形成梯度,利于水分排出。推荐采用双盘开沟器,开沟质量可达到沟深、沟直、沟平要求,同时,也可利用沟土散铺漏籽达到增温保墒效果,预防低温、促根生长,一举多得。

    因苗调控,分类施策

小麦3叶期后,可结合苗情、叶色分类进行追肥,对底肥施用量足和小麦叶色正常的田块,不宜追肥,避免过度增加生产成本投入;对晚播弱苗、渍水弱苗和底肥施用不足或肥料流失导致叶色褪淡的麦苗,应提早在3叶期追肥速效氮肥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促苗早发,同时,增强植株抗性。对早播、叶龄已达4-5片叶的小麦,应及时控旺,推荐采取镇压控旺方式,既可压实土壤裂隙增温保墒预防冻害,也可抑制地上部分徒长。镇压时要遵循“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原则。

    化学除草,看草选药

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封闭除草,切勿在田间积水时封闭除草,以免影响封闭效果。对播种后因湿度大、未进行封闭除草或除草效果较差的田块,待小麦3叶1心期后,杂草出苗90%以上,禾本科杂草2叶1心,阔叶杂草2-4对叶进行化除。化除一定要看草选药或在农技员指导下用药,对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唑啉草酯等,对阔叶杂草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等,对两种杂草混生田块可搭配选择复配剂。化除时应选择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无大风,且3天内无大雨和低温霜冻,日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在3℃以上时进行,避免发生药害。若冬前化除效果不佳,也可在春后气温回升、小麦拔节前进行补防。

    预防低温,应对变幅

据气象部门预测,11月16日—18日全省将迎来首场低温雨雪天气,降雪主要发生在16日夜间鄂西北高山地区,18日起武汉、随州、孝感等地最低气温将陆续跌至0℃以下,最高气温仅10℃出头。各地应关注气象变化,在低温或寒潮来临前,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及时沟灌,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土壤温度变幅,或在寒潮来临前喷施芸苔素内酯或叶面肥,提升小麦植株抗性。若发生冻害,可追施速效氮肥促进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