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坪村:从“三无”变“三有”
发布日期:2023-02-16 来源:省经管局
本报讯 (记者彭文洁 高先勇 通讯员胡元海郑丹妮)9月25日一大早,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村委会旁的秸秆打包机就开始工作了,这预示着“三无”村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动”了起来,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找到一条新路子。
“今年稻草价格不错,我们就想着把稻草收起来卖,增加集体收益的同时,又让村民多赚点钱...…”三坪村党支部书记杜龙兵一脸笑容,用嘶哑的嗓子说道。
三坪村在毛李镇最北端,2002年,村里探索按户连片耕种后,家家户户都有二三十亩田,村民腰包逐渐鼓了,可村集体收入始终没有起色。2019年,在沙洋县统一指导下,三坪村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虽然村民变成了股民,可村集体没收入,股民身份成了“摆设”。
三坪村有3000多亩耕地,以前收割水稻时,村民都是请收割机边收边把秸秆粉碎还田。今年,在沙洋县经管局的谋划下,杜龙兵打起了稻草的主意。为了这事,三坪村不仅开了“两委”班子会、党员大会,还开了股民大会,大家一致同意“收草”。
8月25日,沙洋县经管局、沙洋县农机发展中心赠送的打捆机开进了村。虽然部分田已收割,但还有1500亩水稻没收。合作社按照每亩30元的价格收购田里的稻草,打捆机到田间打捆后,再鼓励村民组成运输小组用自家拖拉机把成捆的稻草运送到村部附近打包场,并按每吨200元的价格结算运费。
“我在外地打工,农忙就回家帮忙,没想到今年还能多些收入。”三坪村5组村民鲁志荣说,往年这个时候,收完水稻后就出去打工,今年村里收稻草,他和同组的村民组成一个小队,从9月5日开始运稻草,运输费加上自家30亩田的卖草钱,算下来,这10多天他能多赚近3000元。
杜龙兵算起了细账:“1500亩田大约还能收40万公斤稻草,按照650元/吨的价钱调出,村民可增加收益16.5万元,除去打捆机、运输、压缩等成本,合作社收益接近7万元。”
据杜龙兵介绍,明年合作社业务将进一步拓展,到时不仅要收三坪村的稻草,周边村里的稻草也能收。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很多‘三无’村(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都在等待、观望。三坪村是一个典型的‘三无’村,但通过村党支部有力引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白手起家’,使得三坪村呈现出村委会班子有劲头、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有奔头、农民有干头的‘三有’局面。”沙洋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主任李伟说。
短评
“动”起来,才能向前“走”
40多年前的联产承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0年前,三坪村探索按户连片耕种,农民耕种更轻松;而现在,农村同样需要用新理念、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
2019年,沙洋县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了266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变股民。
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可几年过去了,除了城郊村、有资源的村外,大部分村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都没有动。究其原因,主要是“三无”村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不知道如何发展?
三坪村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发展路径。无资源,没有烧的稻草就是资源;无资金,部门支持就是“启动金”.....尽管只赚了几万元,但就像李伟所说,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首先要“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才能向前走,才有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