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关于梅雨期间早稻生产有哪些技术措施的答复

2025-06-24 16:55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留言时间:2025年620

留言内容:梅雨期间早稻生产有哪些技术措施


答复时间:624

答复单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答复内容:一、合理管水防渍涝。及时清理疏通田间沟渠,稻田发生积水后,适时组织人力物力排出田间多余积水,维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减轻不利影响。田间保持湿润即可,收割前5-7天再断水,避免过早断水造成植株早衰。

二、肥剂调控促结实。排除积水的同时,会造成土壤部分养分流失,影响植株产量形成。受灾较重的田块,可因田因苗补充外源性养分和开展“一喷多促”,一般亩施3-4公斤尿素做粒肥,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芸苔素内酯杀虫抗菌剂的混合溶液,增加外源养分供应,促进籽粒灌浆,同时防治稻飞虱、稻曲病等常见病虫害,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影响双季晚稻栽插。

三、适时收获早归仓。稻田经历长时间降雨后,田间泥泞不利于机械收割,同时稻穗长时间含水量过高,易出现穗上发芽。为尽量减少损失,应待降雨结束后及时收割归仓,提倡使用带秸秆还田的联合收割机械。建议提前联系好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烘干批次安排,收获后不落地及时烘干,避免长时间堆积发生霉变。

四、及时耕整抢茬口。早稻收获结束后,若留茬高度较高,耕整前应再增加一遍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提高秸秆还田量,提升地力水平。还田作业时,保持合理旋耕深度,确保秸秆翻埋入土充分混合。还田结束后,尽快对稻田进行耕整,做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方便双季晚稻适时栽插到田。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