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关于当前双季晚稻如何加强田间管理

2025-09-09 17:00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留言时间:202595

留言内容:梅雨期间早稻生产有哪些技术措施?

答复时间:99

答复单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答复内容:一是科学管水促生长晒田结束后及时复水,按照浅水孕穗、寸水促穗、湿润壮籽原则,精准开展后期水分管理。孕穗期田间保持2-3厘米浅水层,促使幼穗及时分化;齐穗后田间保持湿润,维持根叶生理功能正常,切忌过早断水,造成根叶早衰。国庆前后如遇寒露风,晚间灌8-10厘米深水保温,白天及时排出多余水层,直至收获前一周左右方可断水,便于机械收割。

二是及时追肥促壮籽。对目前群体偏少、长势较差的田块,每亩适度增施3-4公斤尿素和4-5公斤钾肥做穗肥,促进多穗和大穗形成。齐穗后每亩酌施2-3公斤尿素做粒肥,适时因苗因田开展一喷多促作业,酌情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混合溶液,提高植株抗逆性,为产量形成打下基础。

三是提前防控减损失密切关注病情、虫情发生变化趋势,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及时开展统防统治,两迁害虫注意压前控后、治早治小,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要在破口期及早喷药防治。密切跟踪天气变化,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或以上低于 22℃以下,按需增施化学增温剂,提高植株耐寒能力,确保在田双季晚稻正常生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