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6-28 10:34 省农业农村厅
索 引 号 011043305/2024-25519 发文日期 2024-06-28
发布机构 省农业农村厅 文    号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效力状态 有效

(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进一步加强酸化耕地治理,助力耕地质量提升,保障粮食安全,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强2024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建〔20245号)要求,2024年储备新一批重点县。为做好我省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储备申报、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酸化等耕地退化问题明显。县域内退化耕地相对集中连片面积大,实施治理的强酸性耕地面积达8万亩以上,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耕地酸化问题对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制约作用明显。

(二)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县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阶段性成效较为明显。在中央资金的带动下,地方能够落实一定的酸化耕地治理资金,积极认真地将中央和地方资金足额落实到项目区、到地块,保证项目可连续实施,确保投入一块、治理一块、发挥效益一块。

(三)统筹实施能力强。县域农田建设工作机制健全,农田建设和管护到位,酸化耕地治理工作可与农田基础设施有效结合、相得益彰;实施期间可有效统筹实施种养结合、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耕地地力提升措施,发挥叠加效应。

(四)有成熟技术模式。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酸化耕地治理实践基础和应用成效,初步探索形成适宜的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模式,能够将单项技术进行集成应用。

(五)带动作用显著。通过连续3实施,能实现治理目标(项目区酸化耕地土壤pH值平均增加0.5个单位,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得到有效缓解,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5左右);探索出推进酸化耕地治理的综合施策样板田和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推进机制;项目区耕地酸化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耕地土壤肥力得到恢复,土壤酸碱度适宜农作物生长,对当地粮食单产、整体产能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可实现良好的经济、生态等效益。

二、申报程序

第二批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采取自愿申报、自下而上、竞争比选的方式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一)县级自愿申报

符合申报条件的县,按照附件要求准备申报材料(实施方案参考提纲见附件),以县级人民政府为申报主体向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申请。

(二)省级审核推荐

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县级申报材料开展审核推荐,必要时组织开展实地踏勘和现场调研。从申报的县中筛选2个县级单位并排序,连同省级审核情况、推荐县级申报材料(实施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和签字表等材料报送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三)部级评审比选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比选,形成第二批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储备名单,公示无异议后,适时启动重点县建设。

有意申报的县(市、区)2024710日前将县级申报材料(实施方案)一式报送省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土壤技术科,并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联系人:胡宇联系电话:027-8739172519972148130

附件:XXXX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实施方案(参考提纲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4628       

附件

XXXX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实施方案

(参考提纲)


编制单位:XX县(市、区)人民政府(盖章)

编制时间:

联系人:

话: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地貌、水系分布、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耕地质量现状、种植结构及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土地流转等情况。

二、总体目标

集成推广调酸控酸的土壤改良综合技术模式,实施面积XX万亩。通过连续3年实施,有效缓解项目区耕地土壤酸化程度,pH增加XX,耕地质量等级提升XX粮食产能提升XX

三、建设内容

明确实施的酸化耕地治理主要技术措施。其中,对利用本项目资金采取的治理措施、统筹其他资金和项目所采取的治理措施要分别予以说明。

四、实施区域

实施地点和规模(分解到镇、村)。

五、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分年度说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一)本项目资金筹措(中央资金、地方资金)计划。

(二)统筹(叠加)使用资金计划(各项目名称、项目总资金、与本项目叠加实施的面积、与本项目叠加实施涉及的资金)。

六、补助标准、对象和方式

(一)补助标准。

(二)补助对象。

(三)补助方式。

七、进度安排及效益分析

(一)说明年度任务重点节点和时间安排,项目总体完成时间。

(二)预期效益分析。内容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时间上分为年度效益和3年总体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项目及资金管理;其它项目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三)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四)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监测评价。

(五)技术模式推广应用。

(六)其它保障措施。

九、其他资料

(一)相关必要的附图、附表

(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