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秋冬播生产的指导意见

2020-09-06 17:23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索 引 号 011043305/2020-152296 发文日期 2020-09-05
发布机构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文    号 鄂农办函〔2020〕101号
农业、畜牧业、渔业 效力状态 有效



各市、州、县(区)农业农村局,厅机关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

今年以来,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和超长梅雨季罕见洪涝灾害叠加影响,我省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夯实明年夏粮夏油丰产基础,加快推进疫后重振和灾后重建,现就2020年秋冬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双循环”战略,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着力推进稳面积、保供给、提质量、增效益,高质量完成秋冬播生产各项任务,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奠定“十四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二、任务目标

2020年秋冬播生产主要目标是“稳粮、扩油、优经”,力争全省小麦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优质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药剂拌种、机播面积均达到60%以上;油菜面积扩大到163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80万亩,示范推广高油酸油菜20万亩以上;秋冬播蔬菜面积稳定在720万亩以上,完成经济作物“四园”(高效菜园、精品果园、生态茶园和道地药园)8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通过多措并举,全力提升种植业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奋力夺取秋粮丰收。毫不放松抓好秋粮生产,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力争灾年不减产、农民不减收。一是抓好田间管理。各地要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分区域、分作物指导农民搞好肥水管理,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对因灾迟播及长势较弱的双季晚稻、再生稻及灾后翻秋早稻、秋玉米、小杂粮等作物,及时追肥提苗、养根护叶,千方百计促进产量形成。二是抓好防灾减灾。密切与水利、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联系会商,强化灾情监测预警,重点防范连阴雨、寒露风等自然灾害,避免仓门受灾。加强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统防统治,确保主要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抓好秋粮收获。科学安排收获进度,加强农机调度和零配件供给,做好跨区机收各项服务,确保适期收获、颗粒归仓。做好秋粮收购收储服务,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秋粮收购,确保应收尽收、价格合理。

(二)全力推进稳产保供。抓细抓实抓好秋冬播生产,确保冬春季节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有序。一是狠抓面积落实。大力压减冬闲田,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种粮油作物,确保全省小麦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油菜轮作试点项目圆满完成。因前茬作物收获晚、农时紧张的地区,要科学调度农机,组织边收边种,努力扩大适期播种面积。二是提高播种质量。大力示范推广高产稳产、绿色优质、特色专用新品种,重点在鄂北地区推广耐旱小麦品种、在江汉平原推广抗赤霉病和抗穗发芽小麦品种;加大油菜统一供种力度,严防转基因油菜种子进入生产领域,严禁从根肿病疫区引种调种。抓好机械耕整、深松整地,提高土地耕整质量,力争一播全苗。三是稳定市场供应。抓好城郊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露地冬春蔬菜生产,加强秋冬市场供需调度和产销对接,保障冬春蔬菜市场有效供给。稳步发展鄂西富硒马铃薯和江汉平原早熟商品马铃薯,力争明年全省夏收马铃薯面积达到340万亩以上。

(三)持续推进提质增效。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抓好北纬31度以北地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优质中筋、中强筋小麦,适度发展特色黑小麦。持续提高油菜“双低、双高”率,加快推进高油酸油菜产业化开发。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粮油、优质茶、特色果、食用菌、道地药材等产业。二是优化技术模式。大力推广小麦机条播、精量半精量匀播、油菜绿色高效“345”模式等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加快“种肥药机”技术集成。深入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化、标准化生产。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因地制宜筹办油菜花节,建设万亩连片的油菜多功能示范区。在适宜地区推进“粮改饲”“油改饲”,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鼓励开展季节性流转、代耕代种、农事托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补短强链。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着力破解产业基础不强、链条不长、品牌不响等问题,增添发展新动能。一是抓好农田建设。抢抓秋冬季节农田建设的有利时机,尽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实落地,严守建设标准,做到“建一块、成一块”。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确保粮田粮用。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大力支持联合科技攻关,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发挥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引导建设“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加工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抢抓疫后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加快融合的机遇,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产销有效对接。三是加强品牌建设。认真落实《湖北省农产品品牌三年培育方案》,加快打造蕲艾、青砖茶等省级核心大品牌,加快培育地方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高油酸菜籽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努力扩大湖北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各地要充分认识秋冬农业生产重要性紧迫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一把手”责任,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秋冬播生产组织领导,落实专班、制订方案、明确目标,细化工作举措,将各项任务逐级分解、层层压实。

(二)强化服务指导。因时因地因苗制宜,指导农民做好小麦、油菜等作物冬前管理,确保安全越冬。科学制定秋冬农业生产技术意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举办示范样板,推进关键技术到田、到户、到人。精心组织农机具检修维修,科学调度作业信息,提高秋冬播质量效率。

(三)强化农资保障。做好秋冬季可能出现疫情的各项应对准备,及早对接农资经销商,备足备好秋冬播生产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积极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引导农民科学合理选用农资。

(四)加强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保障粮食等重要产业稳定发展。完善金融支农服务,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用好国家专项债券,扩大“三农”投资。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及时宣传报道秋冬播生产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积极营造秋冬农业开发的良好氛围。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