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5-06-30 09:31 省农业农村厅
索 引 号 011043305/2025-20071 发文日期 2025-06-27
发布机构 省农业农村厅 文    号 鄂农办发〔2025〕49号
农业、畜牧业、渔业 效力状态 有效

各市、州、县农业农村局:

为做好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现将《湖北省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5627

湖北省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

按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56)要求,为扎实推进我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服务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重点,落实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农农20228号)部署,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施肥理念,遵循精、调、改、替、管技术路径,强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夯实田间试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化肥利用率测算等基础,集成推广施肥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三新”模式,粮油作物坚持控总量、优结构、提单产,经济作物坚持有机、重平衡、提品质强化科学施肥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稳粮保供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绩效指标及目标任务

一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全省完成田间试验510农户施肥情况调查15025抓实取土化验、田间试验、农户施肥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按农时季节发布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确保2025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二是开展科学施肥三新集成示范。在武汉市江夏区等15个县(市、区)建设一批整村整乡集成推进县,实施科学施肥增效行动,加快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配套集成推广,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

三是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应用。继续在荆州市公安县等9个县(市、区)开展大豆接种根瘤菌,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开展不同产品类型、接种方式、减肥配比等大豆根瘤菌接种田间试验及推广示范,全省示范面积80万亩以上。

各县(市、区)任务指标见附件1

、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针对当前部分作物仍存在化肥不合理施用现象,各地要进一步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切实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1.抓实取土化验。各地要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序号6263)整改工作的通知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序号6263)验收销号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取土化验工作,确保20256完成取土化验任务,为科学制定肥料配方提供数据支撑

2.开展肥效田间试验。结合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全省统筹开展田间试验510个。选取代表性田块,合理布设水稻、小麦、玉米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围绕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开展新型肥料、施肥效应、配方校正等田间试验。相关试验可委托具有专业背景的科研教学单位承担任务,鼓励开展长期定点监测。各地在布设田间试验时应统筹考虑种植制度、地力水平,兼顾化肥减量在推进农业生态安全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中发挥的效应,为化肥科学减量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3.加强农户施肥调查。综合考虑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施肥主体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调查点位设置,调查农户施肥现状,建立农户施肥台账、肥料经销网点销售台账,探索推行氮肥定额制、台账制管理。通过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分析本行政区域内施肥水平、施肥结构、施肥方式等,查找施肥不合理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形成专题报告2025年底,全省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农户15025户以上,农户施肥调查数据通过肥情监测通系统(二维码见附件2上报,经省地质量与料工作总站组织专家审核后,报送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4.制定发布施肥方案。组织专家,深挖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结合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等结果,进一步优化不同区域不同作物肥料配方和施肥技术方案,按照农时季节发布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制定区域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各地要充分利用智能化施肥推荐专家系统(NE系统,二维码见附件3),生成施肥方案,推动智能化信息化施肥指导服务。

5.强化配方肥农企对接服务。各地要引导企业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参照推广部门发布的配方信息生产作物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等,推动技术推广部门为企业服务、企业为产业服务。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遴选2-3家配方肥定点供应企业,定区域、定作物、定模式、定数量生产供应配方肥,确保配方肥有效供给。各地要调度新型经营主体配方肥需求情况,探索发布作物配方肥用量工作机制,引导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对接,按需求生产配方肥,促进产、供、施对接。

6.构建配方肥供应网络。各地要以乡镇为单位,筛选2-3诚信经营、服务规范的肥料经销网点,培育基层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络。要在配方肥经销网点醒目位置张贴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发放施肥建议卡,方便农户按方选购肥。同时,鼓励大中型肥料企业建立乡(村)直销网点,开展配方肥连锁配送服务。

(二)强化技术推广各地要大力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施肥等机械深施肥技术模式,结合应用缓控释肥,推进施肥用量精准化、施肥过程轻简化,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

1.创新施肥新技术。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围绕作物生育期养分需求变化,采用基肥追肥统筹、速效缓释结合、养分形态配伍等技术,加强施肥全过程养分管理,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时间同步、空间耦合。在沙洋县、郧西县等地探索利用光谱、遥感、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开展农作物植株营养动态诊断监测,实时获取作物生长数据,判断营养丰缺状况,形成叶面无损快速诊断无人机精准追肥技术。

2.推广肥料新产品。根据主产区域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作物养分需求特性、肥料养分转化规律,按照大中微量元素养分相结合、速效养分和长效养分供应相配合,推广应用生产区域作物全营养专用肥(配方肥)、缓释(稳定性)肥料,鼓励农民因地制宜施用微生物肥料、水溶性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等,发挥肥料综合效应。

3.应用施肥新机具。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机械深施注肥器、侧深施肥机、有机肥抛洒机等高效施肥机械装备,探索应用变量施肥机、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等进行精准变量施肥,推进施肥数字化、智能化。

(三)建设一批集成推进县

承担三新集成推进任务的试点县要以目标作物为重点,兼顾其他主栽作物,优先选择种植规模大技术能力强的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主体等落实千亩方、万亩片任务。根据作物类型、土壤养分状况、施肥习惯等,结合有关科学施肥推荐系统,因地制宜确定三新集成模式和施肥方案。

1.小麦集成推进县。京山市、谷城县、南漳县3个县(市、区)探索整村整乡推广小麦集成模式,重点推广种肥同播+缓控释肥+无人机追肥测土配方+适度增密+水肥一体化模式,探索喷滴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后期一喷三防”“,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每县重点打造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

2.水稻集成推进县。大冶市、监利市、孝南区、蕲春县、赤壁市、当阳市、江陵县7个县(市)探索整村整乡推广水稻集成模式,重点推广侧深+缓控释肥+无人机追肥”、氮肥定额+配方肥+增施有机肥等模式,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冬闲种植绿肥。每县重点打造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

3.果菜茶集成推进县。在江夏区探索整村整乡推广蔬菜集成模式、在竹山县鹤峰县探索整村整乡推广茶叶集成模式、在丹江口市枝江市探索整村整乡推广柑橘集成模式。果茶园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和叶面喷肥”、绿肥覆盖+增施有机肥+中微肥配施等模式;蔬菜重点推广测土配方+营养诊断+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模式。每县重点打造3个千亩方,辐射带动5万亩以上。

同时,非试点县也要因地制宜统筹开展集成配套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力度,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技术覆盖范围。监测土壤养分、施肥效果、产量水平变化,用可靠数据评价科学施肥成效,确保施肥结构更加合理,粮油单产水平稳中有升,经济作物品质稳步提升。

(四)有机肥替代化肥。各地要针对全省畜禽粪肥、秸秆、绿肥等有机肥源丰富现状,大力推进畜禽粪肥就近还田、秸秆肥料化还田、绿肥翻压还田,利用有机养分替代化肥养分。

1.粪肥还田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为突破口,开展种养对接,以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堆沤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因地制宜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促进有机无机结合。

2.绿肥种植。在光热和水资源适宜的区域,充分利用冬闲田、果茶园间隙,大力发展绿肥种植和果园生草,在水田推荐应用紫云英和油菜等绿肥品种、在旱地推荐应用苕子和三叶草等豆科绿肥,采取自然覆盖、刈割覆盖或翻压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投入,提高耕地综合产出能力。

3.秸秆还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堆沤、生物反应堆等方式还田利用,重点减少钾肥用量

4.大豆根瘤菌接种。继续在公安县、监利市、石首市、钟祥市、京山市、沙洋县、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等地示范大豆接种根瘤菌技术,示范面积80万亩。重点推广根瘤菌剂+分层深施等技术模式通过大豆接种根瘤菌菌剂增强大豆固氮能力,减少氮肥用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实现节本增效。

资金使用要求

补贴标准。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千亩万亩片、大豆根瘤菌菌剂接种、试验示范、数据分析应用、营养诊断、宣传培训等。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技术集成模式推广所需的新型肥料、服务作业以及大豆根瘤菌剂等进行适当补贴,不得用于购置施肥用农业机械。其中小麦、水稻集成推进县每亩补助不超过40,经济作物集成推进县每亩补助不超过400,大豆接种根瘤菌每亩不超过5

制定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谋划集成推进目实施内容,明确三新配套技术模式、示范面积、安排补贴资金计划。

规范程序。集成推进县承担主体要公示无异议后,享受政策性补贴。补贴物资发放登记造册,物资发放单应填写完整,明确品种、规格、数量,字迹清楚,签字或印章齐全,建立台账档案。

强化监管。各地要加强补贴物资质量监管,采购的新型肥料、专用配方肥、大豆根瘤菌剂等产品须取得肥料登记或备案号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要求。相关产品在使用前要开展抽检,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要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紧密结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推动化肥减量问题整改相关措施落实落地。市(州)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并指导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承担集成推进任务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细化目标任务,遴选实施区域、实施主体等,细化补贴标准,确保工作任务落实。

(二)强化技术服务。建立省级专家分片指导工作机制,关键农时季节分组赴各地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开展生产全过程全环节指导,切实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通过开展田间课堂、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工程、现场观摩、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对肥料经销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种植大户以及农民进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技术模式、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畜禽粪肥还田、加大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推广力度,推进精准施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减量、调优结构减量。

加强数据管理。各地要及时填报土壤测试化验、田间试验监测、农户施肥调查等数据,加强数据逐级审核,重点审核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强化数据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应用。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要求,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将科学施肥相关数据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深入总结十四五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进展,科学评估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品质、土壤肥力、肥料利用效率的贡献,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四)强化调度考核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一季一调度制度,及时调度、报送项目执行进度和实施成效。建立责任明确、主体积极、多方参与、监管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机制,适时分批开展督导检查,查资金、查进度、查资料、查档案,及时通报整改相关问题。及时在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中填报项目资金使用进度情况。

强化宣传总结各地要全面总结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二十年工作历程、技术进步、推广经验、应用成效,深入总结十四五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进展,科学评估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品质土壤肥力、肥料利用效率的贡献,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培训行动和配合百名专家联百县科学施肥指导行动,加强推广、科研、教学、协会、企业等力量联动互动,通过试验示范、现场观摩、室内教学、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结合长江云学习强国平台、短(微)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请各市、州、县于710日前报送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1210日前报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和绩效自评报告。

联系人: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 杨文兵;

联系电话:027-87292797

邮箱:1271117658@qq.com

附件1.湖北省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任务安排表

2.肥情监测二维码

3.推荐施肥专家系统二维码

附件1-3.doc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