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荆州]长江畔的亿元村:槎港村里虾稻香

2024-10-08 10:59 垄上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紧邻长江的荆州石首市调关镇槎港村,坚持绿色发展,在引入长江水发展虾稻产业的同时,全方位保护长江生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目前,全村有20300亩虾稻养殖基地。2023年,虾稻总产值超过1.1亿元。在今天的《长江畔的亿元村》的节目里,记者走进槎港村,探访亿元村的振兴密码。

刘师傅是槎港村最早成立虾稻种养专业合作社的乡亲。通过16年发展,他拥有一百多亩虾稻田,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种、养体系。每到丰收季,他的虾和稻不愁销路。

2008年,刘师傅刚成立合作社时,为了保证小龙虾和水稻双丰收,他改良低洼田块,引入长江水,并不断尝试新品种,优中选优。

刘师傅的虾稻效益好,吸引了不少乡亲加入他的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100多位社员,他们通过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加集体资金分红等机制,参与虾稻产业建设,户均年增收达5万元。

80后易贤飞,村里年轻的虾稻种养大户。2002年,他发展虾稻连作时,因为技术不成熟,小龙虾长势不均匀,产量、品质、卖价都很一般。

后来,易贤飞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技术培训班,加上专家面对面指导,他逐渐变成高产大户。如今,易贤飞在3000多亩虾稻田细分小龙虾养殖模式,协同发展深水虾养殖、虾稻连作和虾苗养殖等产业。

近些年,随着周边养殖户对优质虾苗的需求量增大,易贤飞时不时会请长江大学的水产专家到田边指导。

五年来,槎港村乡亲们通过改良养殖技术,形成了优质亲本培育出好虾苗,再用好虾苗,养出优质大虾的良性发展。

过20多年发展,槎港村的虾稻产业从弱到强,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如今靠虾稻产业成为亿元村,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赋能。

虾好销路好。在槎港村附近的水产品加工厂,经过深加工后的多种小龙虾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为全面推动槎港村虾稻‌产业发展。2022年,村里陆续引进10多家市场主体,带动全村乡亲共同发展虾稻产业,形成了虾稻生态种养、小龙虾产品深加工、农庄经济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模式。

长江水滋补虾稻田,虾稻产业又反哺长江。槎港村北依长江,三面环水,发展虾稻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引入长江水发展虾稻产业同时,加大力度保护好母亲河。这几年,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万元硬化沟渠1400米、改造涵闸泵站15台套,深化生态治理,乡亲们还自愿担任民间河湖长,进一步优化长江生态。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今年底,槎港村新建的小龙虾优质虾苗繁育基地将投入使用。预计虾苗产量每亩可增加200斤以上,亩均效益增加4000元。江水润泽,虾肥稻香。如今,一副产业兴、生态美、村民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槎港村徐徐展开。

【编后】走进槎港村,一路寻找这个长江畔亿元村的振兴密码,在绿水青山的生态美里,在全面振兴的尖板眼中,在美好生活的共富路上,我们看到,乡村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探索与实践像一道道光,汇聚成塔,就能照亮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伟大征程,这也是我们寻找到的答案。(来源:垄上行 记者 胡燕 袁帅 编辑:刘文畅 编审:涂丹)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