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民生实事暖民心】电力唤醒沉睡泵站 京山1.5万亩农田喝上“自来水”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一元复始,京山市钱场镇舒岭村,农田里的油菜幼苗绿意盎然,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目前,田里主要生长的作物是油菜和小麦。”舒岭村党支部书记曾安发介绍,这一阶段,对大多数农户而言已经进入了农闲时期,也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期。
去年12月,舒岭村部分灌溉水管完成换新,由直径110毫米换成了直径200毫米,大幅增加了单位时间供水量。解决了村里3个泵站未通电的问题,覆盖村内5个组的农田灌溉,实现了全村所有泵站的正常运行。
“以前总是担心农忙时期用水不足,看天吃饭,一旦遇到干旱能把人愁死。”京山市全兴家庭农场负责人郑建平坦言,现在泵站通电的问题解决了,实现了远距离调水。泵站机井有专人24小时值班看护,随时维修,大家心里非常踏实。
京山市全兴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水稻,郑建平在舒岭村4组和6组共流转了3000亩农田,作为泵站通电的受益大户,他对开春后的农业生产信心倍增。
“泵站通电后,钱场镇舒岭村和宋河镇胡家城村成为受益最大的两个村。”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红平介绍,2023年4月,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往年立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进行了全面摸查,发现全市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中有22座泵站尚未通电。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泵站因电力配套设施投资大(包括变压器、低压线路等),镇村无力解决。
为落实“关于上下贯通系统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工作”,避免已建泵站闲置,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将这一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积极筹措资金190余万元,重点对22座“不通电泵站”集中实施电力配套,充分发挥泵站灌溉效益。
2024年12月6日,22座未通电泵站的电力配套硬件设施工程已全面完工,通电后闲置泵站约560万元的项目资产得以盘活。
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颢介绍,22座泵站正常供水后,将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5万亩,受益灌区粮食产量每年增加75万公斤,保证了春秋灌溉用水高峰期不再“闹水荒”。
截至目前,京山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6.69万亩,占耕地面积157.25万亩的74.2%,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提升明显,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