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荆州]从“一瓜独大”到“瓜菜并茂”:一个传统西瓜村的设施农业转型之路

2025-03-12 10:14 垄上行

松滋市胜利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示范村,出产的“滋宝”西瓜香飘四方。近年来,胜利村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瓜菜连作”新模式,实现从“一瓜独大”到“瓜菜并茂”的华丽转身,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清晨,胜利村的田野上弥漫着薄薄的雾气,空气中夹杂着泥土和蔬菜的清香。在满月红瓜菜合作社的大棚里,村民们早已忙碌起来。莴笋地里,4组村民王国宏弯下腰,手中的镰刀轻轻一挥,一根翠绿的莴笋便应声而倒。他动作娴熟地将莴笋捆扎成束,24根一捆,整齐地码放到筐子里,这些莴笋将在中午前装车发往武汉的批发市场。

而在三年前,胜利村还是一个以西瓜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全村5000多亩旱地中,4500亩种满了露天西瓜。每到夏季,村里便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西瓜海洋,“滋宝”西瓜更是荣获国家“绿色食品”地理标识,香飘四方。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气候变化,胜利村的西瓜产业开始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每年7月的梅雨季节恰逢西瓜上市,西瓜容易烂在地里。2021年和2022年,胜利村瓜农连续两年遭遇极端天气,损失惨重。村两委意识到,传统种植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胜利村两委决定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推动西瓜产业转型升级。村集体成立滋宝西瓜合作社,由村干部带头承包大棚,示范引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

设施大棚的引入,不仅为西瓜种植提供了更稳定的生长环境,还为蔬菜种植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大棚西瓜比露天西瓜品质更好,上市时间更早,且大棚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实现了“一年三季”的高效轮作模式。

时任胜利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庹胜柏,是村里的蔬菜种植能手,也是大棚辣椒种植的“行家里手”。他率先尝试大棚蔬菜种植并取得成功,为村民探索出一条“瓜菜轮作”的新路径。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胜利村逐渐形成了“瓜菜连作”的轮作模式,不仅有效抵御了自然风险,还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通过“瓜瓜椒”模式,每亩地的年产值可达1.5万元,远超传统种植模式。

胜利村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从“一瓜独大”到“瓜菜并茂”的华丽转身。看到效益后,村民们逐渐有了信心,纷纷加入进来。为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胜利村联合4家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和10家种养大户,组建了“胜利村瓜菜产业联合社”,形成了“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体系。

联合社的成立,不仅实现了技术共享、市场共拓,还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股金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村民刘勇表示,自家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后,每亩地每年可获得400元租金,同时还能在大棚务工,年收入稳定增长。

去年,胜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1.86万元,全村靠“瓜菜轮作”模式实现销售额400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胜利村新建了交界桥,维修了中大路,疏浚了沟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胜利村的成功转型,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让村民实实在在受益。然而,村两委并未止步于此。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胜利村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探索种苗培育的新路径。

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李晶晶介绍,村里利用移民后扶项目和乡村振兴项目,搭建育苗大棚,并成功招引了湖北春华秋实有限公司,专门培育优质种苗。未来,胜利村计划通过示范种植高产量、高品质的品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产业优势,带动更多农户同奔富路。

记   者 | 方楚楚 通讯员 | 伍   健 编   辑 | 祝莎莎 审   核 | 许   蓓 监   制 | 赵业勤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