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跳至云端
[武汉]“遥感+AI”尽收万亩良田于眼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通讯员 玙璠
4月1日,在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珈和科技办公室,创始人冷伟正在和研发人员讨论一个农业数据平台的交付细节。这是一个来自河南新乡的客户项目,为一片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农田综合监测监管平台。这一项目交付后,每年为该示范区节约了超20%的生产成本。
从后台进入珈和的“点点田”农情遥感监测大数据云平台,系统蓝色色块标记出今年这15万亩农田中冬小麦分布情况。种植者则通过这一视角,从田间跳至云端,将15万亩农田全域情况尽收眼底。
“颜色越红长得越不好,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很直观。”珈和科技产品工程师黄强一边操作后台,一边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解长势监测界面,“如果没有这样一张图,种植者会发现东南西北都有长得好的,也都有长得不好的,很难针对性预防和解决问题。”
冷伟介绍,通过自研算法,珈和科技可以对航天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数据处理后,生成农作物识别、地物类识别地图。这让一个人管理万亩作物,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另一个地方政府合作的虫情监管项目中,记者看到“稻飞虱”选项界面,“虫情测报灯1”数据显示“1370”。这表示这一地面遥感灯所检测的50亩的水稻田中,有1370只稻飞虱。
由于成本限制,以往虫情测报灯只能采集样本田数据,然后推算整体田块稻飞虱情况。今年3月,珈和科技通过DeepSeek大模型能力接入,融合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数据,将害虫的识别准确率相比传统方式提升了5%至10%,虫情预警时效性提升了72%,农药使用效率提高了45%。
目前,珈和科技已经积累农业及其他行业算法160余项,其中条锈病监测精度达到84.1%,田块分割模型平原区精度达到95%,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对珈和科技来说,先有“知”,才有“智”,农情认知越翔实,农业决策才能越准确。
目前,珈和科技的技术平台主要分平台数据底座、点点田平台、农险通平台三个板块,除了作物监测,还可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保前风险地图、保中风险地图等遥感数据服务。“如果某一块土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可以调用卫星飞过来,从太空实时观测地块的情况。”冷伟说。
“当软硬件条件都成熟了,数字农场便可以像无人工厂一样,最终实现无人化作业。”冷伟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领域“遥感+AI”数字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一键浇水”“一键施肥”等更加普及,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披上数字安全罩。
今年5月,珈和科技准备把这个场景推向市场。从打造农业生产全链条数据底座,到精准指挥农机下地干农活,2025年,冷伟从天空出发的农业梦想,面朝大地,又迈进了一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