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武汉]三店街:推进“农业+” 以特色品牌擦亮龙丘古镇名片

2025-07-10 08:45 新华社客户端

三店古名龙丘,地域文化丰富,是新洲的农业大街,如何发挥特色,做好“农业+”文章,在武汉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中发挥作用呢?请看新洲融媒对三店街党工委书记兰永康的专访。

三大举措齐发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样板

问:结合区委“三大战略”,三店街如何进行定位?

答:区委 “三大战略”中“以服务超大城市为突破口,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任务,三店街作为农业大街精准契合。我们将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交通路网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将三店街打造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样板。

农业产业基础优,民间文化底蕴丰

问: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样板”,三店街有哪些优势特点?

答:作为传统的农业大街,我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探索。目前,有新型经营主体428个,其中农业企业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作为都市近郊农村,有丰富的产品供给能力,背靠大武汉接近1400万人口的大市场,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作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生态街镇,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沃野夯基,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链”上发力,擦亮龙丘古镇名片

问:三店街如何发挥这些特色优势来推进三大战略任务落地见效?

答:一是推动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强街。从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的角度上看,三店街共有耕地面积10.32万亩,已经流转的土地达5.5万亩以上,形成了10个千亩,1个万亩粮油生产核心示范区。幸福瓜蒌小镇、宋桃生态产业园、雾耕生态科技示范园等特色园区和品牌初具规模和影响力。从发展后劲上看,已初步完成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国家级试点工作,摸清了家底,理清了关系,为下一步 “小田并大田”,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好了基础。

二是坚持交通优先,打造武汉东大门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目前,三店街“五纵三横”基础路网格局已搭建完毕,辖区内各类公路总里程约386公里。裕金农优质农产品种植及深加工仓储产业园、武东数智农业供应链产业园、智慧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副产品加工、储存、物流园区正加紧建设落地。

三是探索农文旅突破,擦亮龙丘古镇名片。发掘牌子锣鼓、竹雕等非遗项目10个,建立非遗传承基地12个,展馆展室8个,全街文保单位增加到8处,并调查整理大兴蜂蜜、龙丘烧饼、龙丘豆丝等非遗项目资料18个。开辟“东坡在龙丘”“龙丘访古”等2条乡村文旅线路,推出了“黄套红枫”“诗李桃花”“瓜蒌架下”等10处网红打卡点。三店街连续两届获评“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街文化站获评“湖北省特级综合文化站”。

筑强特色产业根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赋能兴乡村

问:接下来,有哪些具体举措来推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

答: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裕金农产业园,提档升级2万亩粮食核心种植区,打造万亩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园、万亩以上连片粮油生产与赏花游经济协同发展新样板。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雾耕现代产业园三期建设,打造106国道、柳明公路、凤和公路、和新公路农业示范带。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仓储物流园区建设。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塘大道(二期)改造、凤和线东河大桥12个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8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000亩,推进东河小流域整治项目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让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

三是强化基层治理水平。10月份前全面完成整街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小田并大田”和适度规模经营,盘活、整合闲置土地,持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继续深挖“龙丘文化”“非遗文化”,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王建玲 汪珊英 柯岱宏 程书林 胡梦卓)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