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微信|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潜江]“四季有虾”的青春力量

2025-11-14 09:22 湖北日报

江汉平原寒意渐浓,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张家窑“四季有虾”池塘养殖试验基地却一派火热景象。

养殖户李福建在虾塘中撑着小船,提起虾笼的刹那,一尾尾生猛鲜红的小龙虾在晨光中跃动,最小的也有六钱重。

“以前冬天哪有这么多大虾?自打周队长带来‘科技法宝’,去年我这33亩虾稻田卖了8万块,今年肯定更红火!”李福建搓着冻得通红的手,眼睛亮晶晶地。

养殖户们口中的“周队长”就是潜江龙虾青科突击队队长周自明,此刻正在塘边记录水温。

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研虾天团”,用两年时间彻底破解困扰行业多年的越冬养殖难题——“四季有虾”养殖模式实现亩产冬虾200斤、全年总产800斤的重大突破,让潜江龙虾从季节美食真正变成“四季常客”。

2023年9月,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7家科研单位,启动“四季有虾”池塘精养模式技术攻关。由30名科研人员组建的突击队兵分两路:高校团队专攻基础研究,一线队员则扎根16个试验塘昼夜观测。

“每天必须记录2次水温,及时分析虾苗及成虾生长数据,一项都不能马虎。”队员吕枫晓的笔记本上,数字密密麻麻。

最艰难的突破来自苗种培育,团队独创的“同塘育养分区”技术,用0.7米隔离埂在池塘划出繁育区和养殖区。

盛夏午后,队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水服在40℃高温中连续三小时弯腰记录虾苗轨迹;寒冬凌晨,睫毛凝结的白霜在手电光下闪烁,他们仍在巡塘一线。“防水裤能挡水挡不住流汗,但我们要坚持,养虾的门道全在细节中。”周自明笑着回忆。

实验室里,团队自主研发的发酵饲料成为“冬养利器”。“小龙虾的饱满肉质都靠它,精准匹配冬季虾苗的营养需求,利用率还提升了20%。”队员王鑫鑫介绍。

同时,为保障全年水体健康,团队还选用“四季常青”改良型苦草,运用生物物质循环技术等,为小龙虾打造出冬季顺利蜕壳、生长的栖息环境。

成功时刻总在坚持后的不经意间到来。去年元旦,冬虾在晨雾中出水,甲壳鲜亮、活力十足,队员们的困顿瞬间消散。

“我们支起铁锅现场烹煮,没有复杂调料,却尝出了最鲜美的滋味。”周自明说,此前3个月,团队已6次调整饲料配比、补充不同配方的水体矿物营养,终于突破寒冬养殖难关。

如今,潜江龙虾青科突击队已申请4项专利,并制定《小龙虾四季养殖技术规范》等标准,在潜江推广“四季有虾”示范点100余个,带动农户增收超1亿元。荆州、荆门等周边市县纷纷前来取经,这支年轻团队带教20余场倾囊相授,让“四季有虾”这一潜江经验成为可复制的“产业样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